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确定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1979-2001年的国债规模进行了拟合.我们的结论是发行国债额几乎等于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之和,而这一债务格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98至99年度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其重要工具──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并由此引来各种争议,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基础较弱,大规模债务负担会引发财政危机,因此今后国债政策的发展方向已备受人们关注。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迅速膨胀,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1998年底,国债余额已达6495亿元。这段时期,国债规模的扩张可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94年以前,由于财政赤…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提高 ,但是财政赤字却连年增加 ,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财政日益窘迫的局面 ,中央政府从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到 1998年底 ,累计发行国债 12 312 .74亿元 ,国债余额约 80 0 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 1981年的 48.66亿元增加到 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 ,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性上升的特征 ,1981— 1990年发行额为二位数 ,此后开始增加年度发行额 ,1991— 1993年发行额为三位数 ,1994年后国债发行规模不再呈小幅上升态势 ,而是一下跃上…  相似文献   

4.
杨俊龙 《技术经济》2006,25(3):33-35
国债恢复发行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债规模过大会危及财政安全,如何判断和控制国债规模十分重要;结合中国国情,论文从国债规模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趋势分析表明中国国债规模呈现分阶段增长的规律,因素分析表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债务还本付息额和财政赤字是影响国债规模主要因素,根据变动趋势和因素分析提出基本判断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根据财政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内在关联性建立公共部门预算约束分析框架,研究债务货币化与财政可持续性的互动影响机理,发现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及其合理组合关系决定央行债务货币化空间的选择;央行债务货币化又通过影响宏观变量的途径反过来影响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状况,并以美国1949-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揭示对我国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国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债规模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长 《资本市场》2000,(12):17-18
<正> 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悖论之中“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国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国家首次采取主动扩张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使得国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规模的统计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焦艳玲 《财经研究》2001,27(6):16-23
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我国国债存在着财政本身的债务备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这说明,我国国债规模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性,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进而引发财政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发现,预见和防范债务危机,据以俣理确定未来几年我国国债发行的政策取向,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天鹏 《经济师》2000,(2):56-57
债券,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对象,它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社会资金结构、发展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信用活动。因此,利用债券集资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过量使用,必然会降低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国债的适度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一些粗浅看法。一、适度的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1、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较优方式。败政赤字出现后,一般有三种方式弥补。一是动用历年的财政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三是发行国家公债。采用第一种弥补方式的前提必须有结余…  相似文献   

10.
陈春霞 《当代财经》2002,(12):44-45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可以用作经济建设,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可心借此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国债自恢复发行以来,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发展趋势如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胡建莉 《经济师》2005,(4):84-84,86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给我国财政带来很大风险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对此 ,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控制财政支出 ,优化国债结构 ,提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公债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不能偿还债务,引起国家财政信用危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波动;另一种是指政府因公债绝对或相对规模过大,只能靠挪用其他正常资金或发行新公债偿还到期债务。1.债务依存度和财政偿债率偏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公债风险较集中。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公债偿债率是当年公债不定期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际公认的标准是25%~30%,公债偿债率国际警戒线为10%。我国这两项指标,尤其是中央政府公债依存度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1991~200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导致公共债务日益膨胀,已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1月末,我国累计持有美国国债1.26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国债能否按期偿还、偿付能力如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长期看,持续走低的经济增长率和上升趋势明显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无疑会使美国国债的偿付能力不足。针对美国国债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应有所警惕,从更深的层次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国债需求、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财政的偿债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我国的国债规模,认为从静态看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但从动态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加上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正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与日俱增的潜在风险,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之中.本文提出了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防范潜在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差额,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硬赤字,其收入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收入和债务收入,支出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支出和债务支出;二是基本赤字,指在财政预算中剔除债务收支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三是软赤字,其债务支出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而债务收入则不计入财政收入。自1987年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呈直线上升趋势,2004年软赤字达2 004.91亿元;1998—2000年财政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 600亿元,同期税收增收却高达4 797亿元,宏观税负比"八五"期间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过快地提高宏观税负抵消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果,同期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相似文献   

17.
国债经济属于信用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债经济运行,从运动过程整体看,是国债发行,流通,偿还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分析国债经营运行方式与财政平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研究国债发行,流通转让,偿还方式对财政平衡的影响,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参考,推动国债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巩固财政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8.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03,29(9):34-39
对于今后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如果按照近几年的速度继续增加,将会给财政带来较重的债务负担,政府偿债能力将会出现不足。因此,未来国债发行数量应该适当控制,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政收支规模增长相协调。否则,国债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1.国债结构不合理。A、期限结合不合理:国债发行中,长期国债年度发行不均衡,自1981年到2000年,国债发行基本上以中期国债为主,短期国债发行规模过小;国债偿还期限过于集中,新债发行的三分之二要用于偿还旧债。B、利率结构。国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国债票面利率本身已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就难以刺激个人投资参与流通转让市场的运用。C、国债品种结构单一。主要是凭证式,记帐式,固定的持有期限等几种国债。D、持有者结构。目前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以个人为主,社会公众拥有60%的国债,在我国中央银行资产构成中基本不包括国债,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也仅占其资金运用的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部为了弥补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解决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而从1987年以来,在发行国库券的同时,又陆续发行了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特种国债和保值公债。国债的发行,不仅在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解决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市场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国债的发行过程以及发行控制上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债发行期限结构单一化严重影响了国债的健康发展,给整个经济生活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