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对象出发,本文勾勒了财政可持续研究“200年”的历程.整理出了80年代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并不矛盾的McCal um-Hamilton和Buiter-Blanchard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时至今日,这个原以债务研究为主的研究已经跳出了债务的范畴,而是站在政府总体资源的高度研究债务问题.研究的视角更多的贴近现实——考量经济波动,更多的指向未来——预测财政风险,更多的指导实践——探究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2.
聂群 《时代经贸》2012,(18):219-220
从财政可持续性的研究对象出发,本文勾勒了财政可持续研究“200年”的历程。整理出了80年代对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并不矛盾的Mccallum—H帅丑con和Buiter—Blanchafd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时至今日,这个原以债务研究为主的研究已经跳出了债务的范畴,而是站在政府总体资源的高度研究债务问题。研究的视角更多的贴近现实——考量经济波动,更多的指向未来——预测财政风险,更多的指导实践——探究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次将居民储蓄存款引入财政反应函数,提出了政府财政调整的"储备渠道",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债务的上限,最后基于前瞻性的情景模拟法分析了我国政府债务及其上限在2013-2030年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运行中确实存在"财政疲劳"现象以及对财政调整产生负向影响的"储备渠道";(2)我国政府债务率的上限为0.848,足够大的债务空间保证了当前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3)情景模拟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重要风险源,而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则能够抵御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但单纯依靠居民储蓄存款的释放不足以完全对冲正利差环境下过渡期的潜在风险,政府仍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承债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背景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多地通过出让土地资源获得土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少地将土地资源抵押或质押,从而削弱了隐性债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隐性债务呈现相互替代的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就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推动了隐性债务的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会削弱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促使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偿还地方债务的保证,削弱土地财政与地方债务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效应的研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全国债务规模及赤字水平显著上升,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可持续性对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健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及理论意义,本文对此作专题研究。首先,针对目前判断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的内在缺陷,本文从理论上创新思路,构建随机动态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如果经济是动态无效的,初始财政政策处于可持续水平,那么未来继续实行赤字债务政策不但不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而且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经验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当前财政仍然处于可持续水平,没有偏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关于未来我国财政健康发展的赤字率、债务率参考标准,研究表明,尽管《马约》参考标准备受争议,但债务率60%仍然可以作为当前我国财政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标准。只要我国全国债务率水平在60%及赤字率保持在6.6%~7.8%或者以下的水平,那么未来债务占GDP比重将处于60%以下,不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为了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目标,地方政府需要遵循(30%,2.9%)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波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引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总结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基于跨期预算约束条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计量模型,并利用19782012年的财政收支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整体和省级层面的财政状况具备可持续性。结合我国的财政体制和当前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本文提出了对财政安全性的关注应定位于省级以下政府、构建公共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以及设立跨期性的财政警戒线指标等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财政与银行是影响中国经济的两大重要体系。而其中央行是金融市场秩序管理者,商业银行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财政则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的经济健康运行,有赖于财政与银行系统的相互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更离不开三方间良好关系的经营。财政专户的撤并执行过程影响着财政与央行对政策权力的解读,撤并的结果影响着银行的财源和最终绩效。因此彼此间的关系和定位势必经历考验。文章就专户撤并过程中三方的不同立场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权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形成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稳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财政风险形成具有隐蔽性、互动性、转化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其形成路径也受到各国不同经济政策、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才是影响财政风险的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一国内部制度的策略性博弈、财政收支制度的软约束和非正式规则下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都是其财政风险形成及扩大的重要原因。相对于民族国家,欧元区的外部制度,也是促使财政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没有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财政的角度看,当前我国不完善的财税体制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纵向与横向财政失衡程度,使地方政府存在制度性缺口,而政策决策机制的不健全又使政策性缺口成为"常态",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累积。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需要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财税体制,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能力,完善财政可持续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债务监督和管理制度,规范各级政府的举债行为,控制好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或有债务已经构成我国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财政或有债务来源干政府对各类活动的显性担保和隐性担保,加强对或有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的关键在于进行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出发,从理论上区分了FTPL与传统理论对政府预算等式的实现机理。通过基本盈余率与债务负担率的关系分析,对我国1978~2010年间的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我国的经验证据并不能证实FTPL的有效性,同时得到了我国财政是可持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郭晔 《当代经济》2005,(7):67-68
我国当前财政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都承载着巨大风险。这些风险威胁着财政相关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威胁着财政自身运作的可持续性。在各种财政风险中,财政债务风险和赤字风险得到了较高关注,而事实上它们是政府收支运行风险的集中反映。为此,我们不应忽略基本层面上的收入及支出风险。  相似文献   

15.
财政可持续性是影响政府教育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5—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指标,考察了财政可持续性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级市都处于财政可持续状态,地方政府逐年上升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将降低政府教育努力程度,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城市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的两个重要议题,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首先测度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指数,然后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与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显著且稳定的正向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来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促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数字前沿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运用,实施数字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在"开源节流"上做好文章,同时强化财政支出资金的绩效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关系问题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从政府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时,大多是从财政支出或财政赤字方面入手的,Barro(1976)认为,一旦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赤字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引起通货膨胀,Sargent和Wallace(1981)提出非合意的货币主义者计  相似文献   

18.
《经济月刊》2010,(4):44-4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月1日对外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当务之急。发达国家应该加强财政纪律,并制定中期财政计划,降低过高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报告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部分发达国家的财政将不可持续,其经济增长前景也将变得暗淡。  相似文献   

19.
《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修改增强了其灵活性,有助于欧盟成员国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欧盟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担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对相关经济因素给定和相关经济因素可变两种条件下欧盟成员国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经济因素可变条件下的欧盟财政可持续性比相关经济因素给定条件下的欧盟财政可持续性更好,这表明《公约》的修改将有助于增强欧盟财政的可持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公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20.
郑祖玄  周晔 《生产力研究》2007,(12):69-70,134
文章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吃饭财政的状况,分析了现存财政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而深入探讨了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指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将吃饭财政转变到公共财政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