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凸显,大学生人生信仰失落、实用主义价值观抬头、宗教信仰蔓延、政治信仰缺失的现象显现。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发挥大学生信仰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建立树立正确信仰的有效渠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塑造大学生建立科学信仰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全球化的形式下,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更是最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群体盲目追从的热点之一。如何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新形式下的新问题。本文从分析现状、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实情况、及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总结出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兴趣较浓。而西方大多数节日中的宗教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改进信仰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从而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宗教升温"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大学生宗教热"成为关注的焦点。从民族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信仰的特征及其宗教对非信教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与之相应的却是大学素质整体水平的下降,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滑坡即是重要表现.如何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并分析此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信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9)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①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建的逻辑。文章正是从理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建的逻辑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在近些年来越发凸显,信教学生比例逐年上升,这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现实挑战。为此,党和国家必须严格执行中国的宗教政策,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也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信教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魂魄,是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导航仪,是维系多民族大家庭血脉相通、和谐共荣的精神纽带。进入新时期以来,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目标和研究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都有了重大创新。不过,对于制度文明建设特别是关于权力监督制约的制度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当前尚缺乏切实深入地研究。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一把手说了算"的高度集权的畸型权力运行格局,瓦解着社会规则信仰,毒化着社会良知,伤耗着社会元气,破坏着社会的统一与和谐,成为提升党的执政水平的严重制度阻碍,这同时对于确立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信仰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只有公权在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下运行,才能真正确立起社会的规则信仰、制度信仰,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自觉认同和实践。才能通过每一个个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为社会群体的自觉行为。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到实处,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引领我们的大中华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1.
陈曦  段然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35-137
随着公民参与社会逐步增加,大学生志愿精神也渐渐引起社会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仅是当前展现出来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更是古代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助于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1)
通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针对"90后"高校大学生学生工作困境表现,揭示了造成工作困境的原因,建议高校通过强化多元文化认同感,达成道德共识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强化道德调控机制,注重主体道德教育,提升道德信仰等多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走出工作困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发展时期,大学生信仰在政治、道德、科学方面表现出三大特征,究其原因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网络以及个人能力等内外因素。虽然存在信仰缺失,但整体理性积极,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引领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树立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14.
刘玉花 《经济师》2014,(7):201-202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艰难转型阶段,信仰的缺失已成为社会共同的话题,文章对当下研究生信仰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以保存多元价值观为前提,加强研究生的信仰认知教育,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加强主导信仰的构建宣传,引导研究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两型"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必须顺应时代要求,适时创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两型"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以期为"两型社会"建设持续输送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可信与确信的统一。根据确信与可信的不同地位,可以把信仰分为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着一种信仰危机,重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是社会转型时期党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可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政 《经济师》2006,(9):117-118
大学生中存在着道德信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道德价值导向等方面对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党校信仰教育面临着社会现实与信仰教育的博弈、大学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多元化信仰的冲击等问题。因此,应该正确理解信仰教育的任务和重点,有效整合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信仰教育内化的规律,充分发挥信仰教育的榜样示范效益,完善信仰教育的媒介与载体,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党校更出色地完成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如何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首先,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感、信仰功能,这是实现培育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有效保障。其次,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应坚持方向、求实、层次的三个基本原则。最后,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入手,探析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视角来探讨中美两国在主流价值观上的异同;从个人自由与独立、机会均等与竞争和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勤奋工作这些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视点对中国相应的文化作了对比,从家庭、历史、信仰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除了传统的价值观对比外,尽量探讨了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