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是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体而言,新《企业会计制度》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以前的“两侧两制”即《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核算正确与否,既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反映信息的质量,又会影响到利润表反映信息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并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施行。与财政部2000年底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弄清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有利于企业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出台背景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经历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四个时期。为使保险公司规范经营及满足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以下将二者台称为“保险会计新准则”).并已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保险会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施行统一会计制度.财政部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更加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厶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我们也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企业报表合并的发展历程 我国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这是我国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要求最早的规范性文件。1995年2月:财政部制定并颁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实务在理论上的空白。之后.在1998年1月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中都规定:“公司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充分就业、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其会计业务远没有大中型企业那样纷繁复杂,《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企》)在某些方面加重了小企业的核算难度,同时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不了《企》的要求,《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小企》)的实施,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由13个行业会计制度简化为3个企业会计制度无疑是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改革的进步。然而,现在的体系是否比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可操作性强是新体系遭到质疑的一个焦点。“13化3”在形式上比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大为简化,也大大地增加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很多人却认为相比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新的制度体系并不实用。由于我国企业种类繁多,试图用一种或几种会计制度涵盖所有企业是不可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主要的缺陷就是还不能照顾到某些行业的特点,金融企业有它的特点,所以有专门的会计制度来规范,其他行业虽然不像金融企业那么特别,但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目前我国采用的是通过制定会计核算办法来弥补统一会计制度不能兼顾各行业特点的缺陷。会计核算办法是针对某个特定行业的特点,对企业会计制度做出的补充。现在财政部已经制订了一些会计核算办法,如《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但这又会走回分行业会计制度的老路.将来分得越来越细,必然回到行业会计制度的窠臼中去。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在会计领域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且殳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制订的。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入世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国家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同时,对单位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原有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明显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两个重要文件,揭开了企业会计规范改革的帷幕;1993年7月1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十几个行业会计制度正式实行;近年来又陆续出台了八项具体会计准则。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呈现出以基本准则统驭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具体准则和行业特点制定的新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局面。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需要,新会计制度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发挥作用,具体准则也必将会有一个时期的建设、完善过程,当前这种会计规范局面将肯定持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执行后,资产减值核算成为新制度中的一个变化,以下浅谈一下对资产减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较系统的规范,而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的减值则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范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相比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对二者进行比较,以揭示新旧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第三项主要内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便提上了日程。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企业及小企业会计有着其区别于大企业的若干特点,因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应考虑到其特殊性。现行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5.
王淑珍  李瑞红 《经济论坛》2002,(19):25-25,22
国务院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和八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修订的五项具体会计准则,是继我国1993年“两则两制”实施以来会计规范体系的又一次重大完善。《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本文拟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处翻译出版的《国际会计准则(2000年)》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以下简称《报表框架》)中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为基础,探讨会计要素定义之变化,以期正确理解会计要素。一、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在《报表框架》中将资产定义为:“由…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更加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以后,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它是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步骤,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良性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直接的意义,满足了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要求。下面谈谈在学习《企业会计制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志 《时代经贸》2008,6(1):181-182
目前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后,医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改革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现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指出了医院会计制度借鉴“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并对医院会计制度应如何借鉴“新会计准则”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梁杰  赵莉  武华 《经济论坛》2007,(5):114-116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逐渐摸索出适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会计准则。在资产损失方面,通过不断改进,也历经了几个阶段。我国在1998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规定简单,缺乏强制性的要求。财政部1998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存货及长期投资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金,但其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些准则都允许资产减值转回。直至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不包括存货、投资、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准则的出台将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资产减值有关内容散落在备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一资产减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并集中用一个准则对资产减值加以阐述,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