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破坏性创新企业与在位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在具有不同收入分布特征市场中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绩效及社会福利。研究发现,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市场中,破坏性创新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社会福利相对较小;相反,在收入水平较高且分布趋向同质的市场中,在位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并且,破坏性创新厂商的利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质量差距不断扩大,社会总福利也随之增加。最后,进一步阐释了破坏性创新更多地发生于贫富差距较大的新兴市场的微观机制,为企业根据不同市场的收入分布特征选择竞争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国家基于收入分布特点制定限制或支持破坏性创新创业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司内部风险投资的破坏性创新机理与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创新是通过开辟新市场或低端市场而逐步侵入传统主流市场的一类创新,对企业现有能力造成重大破坏,从而使大型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及大型企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通过公司内部风险投资促进破坏性创新的机理和过程,最后对北电网络公司的破坏性创新过程进行了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然而不同企业在创新类型的选择上并不是随意的。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改进做出的贡献,而破坏性创新是立足于低端市场并对主流市场具有破坏性的创新行为。在比较分析了成熟企业与新企业在进行破坏性创新方面的不同特点后,认为成熟企业更适于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则是新企业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创新:概念、比较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丹  郭政 《经济与管理》2009,23(5):16-20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创新管理和企业战略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但它还未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在概念界定、创新识别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的比较,可以从技术、产品、市场及竞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识别,即破坏性创新必须基于新的技术轨迹,具备初始阶段的低端性和边缘性,且具有"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5.
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流派,许多创新案例都可以由破坏性创新解释。我国山寨手机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手机产业的重新洗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及案例研究方法,对山寨手机的市场与技术的破坏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山寨手机的出现,是对原有市场结构的一个破坏,整体产业被迫变革;技术的突破是破坏性创新发生的原因之一,山寨手机对市场的破坏源于手机芯片技术的破坏性创新:依附于某项核心技术的大规模、高回报的渐进性创新,会降低从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当山寨手机生产模式成为主流之后,普通厂商的创新能力将会下降;在Christensen的理论框架内,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具有不相容特征,而山寨手机手机的案例倾向于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破坏性创新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理论框架,对破坏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两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路径下商业银行期望收益变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选择突破性创新路径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合理性。最后,针对上述路径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破坏性创新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技术创新,它对市场上中低端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对破坏性创新内涵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基于技术、产品、消费者和企业内外部因素构建了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网络图。通过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技术S曲线和产品层次图分析企业如何选择破坏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对网络中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破坏性创新的路径,最后提出了一个总的路径分析图。  相似文献   

9.
林春培  张振刚 《技术经济》2011,30(10):16-21,32
基于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探讨了企业既有知识资产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推论和假设:企业既有知识资产对持续性创新和以外部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既有的高嵌入性知识资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阻碍作用,用于防御外部破坏性创新的既有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环境动荡性和独占性以及企业吸收能力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世民  张祯 《技术经济》2020,39(11):97-105
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和知识创造理论,以243名企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抽样检验法,探讨了员工心理资本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了隐性知识获取在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获取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两者的关系,其中,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和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影响关系,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未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知识管理研究提供启示,并且为企业进行心理资本开发和实现突破性创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创新因资源投入少、竞争压力小等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但其机会识别与开发这一关键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引入公司创业理论,以比亚迪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公司创业企业在创业警觉支撑下,通过扫描搜索、发散提炼和评估判断过程识别破坏性创新机会,并驱动企业通过资源拼凑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迅速开发破坏性创新机会。此外,为入侵主流市场,企业需要在全过程保持警觉;资源拼凑随着破坏性创新的深入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由内部资源向社会网络资源演化的趋势。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破坏性创新相关研究,在实践上可为企业构建破坏性创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大数据内涵和特征入手,分析大数据给企业创新带来的典型机会及启示。其中,技术创新机会包括研发突破性技术、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应用领域转移、拓展参与空间;市场创新机会包括隐形市场显性化、精准营销、创造新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机会包括转换利润中心、重塑业务组合、渗透新业务和发展新的交付方式。相关管理启示包括将数据视为关键资源、建立大数据思维、抓住应用要点、让数据说话和重视接力创新。  相似文献   

13.
詹坤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17,36(5):66-73
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理论溯源,提炼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轨迹和价值实现路径。采取案例研究方法,以谷歌与丰田为案例对象,以智能驾驶汽车作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例子,从技术维度与市场维度剖析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起步于新技术和新市场,能为客户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科学问题解决方案;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非连续性的发展特征,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不是某一特定节点的技术或产品,而是时间维度上技术或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及演进的结果;企业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会根据自身的资源基础、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市场反馈建立与在位企业迥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中国制造型企业通过创新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国产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然会重点关注突破性创新方法。通过阐述突破性创新特征,说明其在发展中国家使用时遇到的障碍,并通过文献和案例研究讨论了一种新的技术创新策略——开放式颠覆创新。这一方法有助于企业成功获得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借助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和业务多元化战略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持续性创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开放式颠覆创新不仅是对中国企业30多年来创新实践的理论提炼,也是适用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破坏性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如何平衡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方面的实践越显重要,破坏性创新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浙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并向着良性循环轨道迈进。然而,资源环境约束和企业能力限制仍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取决于浙江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和模块化的相关理论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情况,提出了浙江中小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战略联盟伙伴搜索打破了搜寻范围与知识结构对企业技术发展轨迹的束缚,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结合创新搜索理论和资源基础观,构建了战略联盟伙伴搜索、战略柔性与突破性创新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战略联盟伙伴搜索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战略柔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战略柔性在战略联盟伙伴搜索和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节俭式创新是面对资源约束或消费者支付能力限制,用更少的资源为更多人做更多事的一种创新理念。节俭式创新在驱动力量、资源环境、创新过程、产品本身、市场面向与扩散方向、市场破坏性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创新方式的特征。节俭式创新兴起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支付能力限制、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在中国,应大力倡导节俭式创新理念,促进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通过节俭式创新,改变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创造内生成本优势;发掘新的创新机会,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培育领先市场,打造全球先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破坏性创新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其在现实商业中的出现常常能彻底改变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然而已有文献偏重于企业单向破坏性创新研究,缺少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互动研究。以交易费用为解释理论,将破坏性创新纳入动态竞争战略的"进攻—反应"当中,进一步研究在不同创新交易费用影响下,企业创新互动的战略选择和行为模式,为企业发动与应对破坏性创新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