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特网诽谤的诽谤概念属于民事侵权范畴,该诽谤在英美法律中被定义为“发表意图贬低某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价值的言论”,或是贬低某人声誉的资料。我国将诽谤列入侵害名誉权,规定“禁止以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只有当某言论或资料是虚假失实的且对他人进行了贬低或侮辱的时候,才构成诽谤。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的规定,有两类宣传是市场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类是引人误解的宣传,一类是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宣传是反映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其所提供的商品向消费者作出容易使一般消费者作出错误理解的宣传行为。这里不作详细讨论,仅对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以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3.
吴兴华 《江南论坛》2006,(12):39-40
商业贿赂是一种严重损害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德普案、朗讯案、立邦案等著名跨国企业商业贿赂案的陆续曝光,商业贿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打击商业贿赂,破除潜规则,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有关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规范主要是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1996年11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呈现出范围更广、手段更多、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15,(5):12
1、主体资格第一条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等法律的规定,对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二条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第三条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会计法》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6.
范振远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99-99,109
在社会生活中,明星为高额报酬而代言虚假广告,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而《广告法》并未规定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责任。为了弥补《广告法》的法律漏洞,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连带责任。但该条规定存在适用范围太狭窄、“个人”的范围太宽泛、“连带责任”的规定过于笼统三大不足,需要后续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建立相互制衡机制。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看,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禁止商业贿赂行为作出规定。因此,有关人士一致建议,国务院或财政部应加快出台专门的条例或规章,完善商业贿赂等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遏制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国务院要尽快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法》中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事项作出统一的规定,明确政府采购当事人各自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堵塞商业贿赂漏洞。在外部制衡方面,切实做到采购的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机构分离,相互牵制和制衡,防止集中…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民事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上市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侵权民事赔偿若干法律问题,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及其赔偿的认定、民事赔偿义务主体的认定、以及有关民事责任的分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行为是相对于有权处分而提出的,这一规定与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确立的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着法律冲突。本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债权行为的相对性以及交易安全的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对《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应当区分相对第三人的主观态度,来确定合同效力,同时亦为了保护原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法律应对善意取得制度做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论可撤销合同的根本原因——意思表示瑕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丽桢 《经济师》2003,(3):55-55,57
文章通过比较大陆法系各国的因瑕疵的意思表示导致可撤销法律行为的规定 ,来论述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关于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指在商事活动中违反诚实习惯或善良风俗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具体包括:经营者的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广告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降价排挤行为、搭售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抵毁商誉行为、串通投标行为、限购排挤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等,共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具有如下的特征:1.不…  相似文献   

12.
胡仁彩 《经济论坛》2005,(15):79-80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该条款表明我国禁止第一种混业模式即全能银行模式,不允许在同一金融机构内同时进行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禁止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间的直接交叉持股,不允许成立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即一家银行直接控股另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事实上,《商业银行法》对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禁止或者发展,这为有关银证合作、银保合作方面的金融创新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责任是确保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迫切要求之一,上市公司虚假信息陈述从本质上讲是上市公司违反诚信义务的表现,它指上市公司或相关利益强势主体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提交或公布的信息披露文件中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含有重大遗漏的陈述或记载,进而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的一种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还很不完善,存在众多缺陷和不足 1.商业贿赂主体界定的缺陷 商业贿赂的主体是行贿人与受贿人,1993年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明确提出“商业贿赂”的概念,虽然对于行贿人作出了规定,但对受贿人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着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2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展开。首先剖析了《规定》的出台背景。其次,闸释了《规定》的重大突破。最后,说明了《规定》出台后对证券市场上各有关主体所带来的影响,认为减少上市公司发生虚假陈述的数量不能单纯依靠《规定》一通过增加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的处罚数量来实现,还要结合其他措施.如增大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被发现和定罪的可能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陈修辉 《发展研究》2006,(9):99-100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和处分决定的程序,依照本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各个国家的法律有不同的表述,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必须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这是界定商业秘密的标准和条件.刑法291条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主体的具体行为和危害结果作出明确了规定.对商业秘密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有利于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法律保护适度.  相似文献   

18.
如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会计标准的规定,不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则称会计主体提供的是虚假的会计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各个国家的法律有不同的表述,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必须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这是界定商业秘密的标准和条件。刑法291条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主体的具体行为和危害结果作出明确了规定。对商业秘密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有利于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法律保护适度。  相似文献   

20.
回扣、折扣与佣金赵际红商业贿赂行为是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它指的是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了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了争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能够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