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场结构、流通能力与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扩张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扩张影响因素全面的理论梳理,构建一个新的企业扩张行为分析模型,可以认为企业扩张行为并非是外部因素决定的,企业扩张行为绩效的决定是内部性的.在这一企业扩张新假设条件下,企业在竞争中的能力的积累是流通企业扩张行为取得绩效的根本来源.运用这个模型对中国农产品企业扩张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扩张的合理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军 《经济纵横》2013,(3):92-95,99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环节多、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贱卖与贵买"问题时常发生,对流通经济和城乡人民生活都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农产品流通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把握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入手,从政府、企业、农户、消费者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许军 《经济纵横》2012,(11):121-124
农产品流通能否高效、安全、平稳运行关乎农户、中间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本文对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对策、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动因、农产品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的利益主体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文献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进行了系统回顾,概述了其主要内容,分析了2011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新特点,探讨了当前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方向:加强农产品市场或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优先支持网络、机制和能力建设;优化农产品市场布局,突出支持中央批发市场和骨干零售商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挥作用;出台系统性支持政策,促进多元化市场主体的成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且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与地区农业发展不匹配。进一步对测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由此得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区域分类特征。最后,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公共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理论研究不足,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框架,并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提出了包括理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模式、构建社会化的流通服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完善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安全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生产消费中的绿色化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的健康生活,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文章首先对绿色供应链研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内涵;然后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构建模式,并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五个方面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流程;文章最后提出,应从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标准化、政策扶持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优化等五个方面确保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在我国普遍存在,特别是对农产品流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就农产品流通实践而言,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已成为长期制约农产品物流运销产业发展的一般事实.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根据认定层次的高低,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厅局级、市县级等不同层次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0.
安铁雷 《经济师》2010,(4):53-54
在诸多学者对企业扩张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企业扩张方式的分类及具体扩张方式的内涵,从三个分类层级对比了扩张方式的差异性,阐述了各类扩张方式变迁的财务环境及财务特征,探究了企业合理扩张的路径及企业扩张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丁华 《经济经纬》2007,(3):121-123
运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协同理念打造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解决经济过剩条件下的需求不畅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协调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引入新鲜度因子和风险规避系数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由专业合作社和超市构成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分析了收益共享契约机制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及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行为对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鲜活农产品批发价随着新鲜度、收益共享率的增大而增大;零售价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批发价随着生产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要改变现状应通过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提高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设计合理的收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协调供应链成员利益;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等措施,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刺激了对金融的需求,为农村金融业提供巨大的市场,而现有的金融供给和支持力度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产生了农地流转金融供求数量和结构性失衡。建议从以下方入手以化解农村金融贷款风险: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地流转的金融政策扶持;完善抵押担保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地金融制度奠定基础;改进农地金融服务,创新农地金融产品;健全农地金融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聚氰胺等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再次出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和作为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责的理论,就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主要作用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两岸协同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两岸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文章首先简述了世界循环经济及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认为海峡两岸在循环型(永续)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互补的态势,建议两岸加强携手合作,既促进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又为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曹阳  王维  李诺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53-155
农产品流通关系到国计民生,对流通中的问题应该系统分析。针对现在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应该以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不能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但更应该有符合国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从制度、模式、体系构造上做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整合。总之,必须寻求符合市场规律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安全系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章梳理了两者在技术、信息、价格、组织方面的传导机制。建议在农业系统安全的大视角下,通过完善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安全农产品的市场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第三方主体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循环推进。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流通路径对其发展壮大起到关键作用。依据对安徽省目前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流通路径可以归结为农户到龙头企业、农户到合作组织和农户到批发市场三种,对这三种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现存流通路径存在诸多的缺陷和发展障碍。通过对流通渠道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交易手段创新和流通技术创新四个流通创新方面可以解决安徽省现存农业产业集群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莉 《经济与管理》2013,(12):5-10,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稳定。基于制度和行为主体视角,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微观主体风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制度缺位与行为失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完善制度规范、协调监管体系、平衡权利渠道等完善市场体系的措施,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