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在研究我国就业问题时,许多人认为21世纪特别是20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未来十几年,中国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000万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口总量接近16亿时才能缓慢下降。目前中国已进入由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带来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增长意味着后备劳动力增加。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劳动力供给就会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出现失业加剧等情况。然而,通过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但不会出现加大的趋势,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的减缓上。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至1997年底,全国企业共有下岗职工1151万人。如何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是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难点1、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而社会需求相对减少。几十年来沉淀下来的未利用劳动力给我国带来沉重的就业负担。更为严峻的是,劳动力资源还在以远超过就业需求的速度增长。若把劳动力供给分为:人口增长型、农业劳动力剩余型和公有制改革型(即因公有制改革而失去原岗位的公有制职工)三类,1995—2010年我国的就业压力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数量多,每年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每年因产出增加而创造的工作岗位与每年所需安置的劳动力数量相比显得有些僧多粥少。特别是由于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呈现出较强的非一致性(龚玉泉、袁志刚,2002),GDP就业弹性基本上是不断下降趋势,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如何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就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针对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从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4.
吴希宁 《当代经济》2002,(12):32-3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动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大国,就业和失业的矛盾尤为突出。仅以鄂西山区的恩施市为例,“十五”期间,全市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将达18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9万人需要安置,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7万人,全市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预计可达5.4万人,平均每年0.54万人,而同期提供的岗位约为2.4万个,就业和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作为内陆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地区,工  相似文献   

5.
李梦觉 《经济师》2003,(12):68-69
目前我国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主要是新增劳动力规模较大 ,下岗职工增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为了缓解这些压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私人经济 ,节制劳动力供给 ,组织劳务输出 ,以此达到增加劳动力需求 ,减少劳动力供给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望 《经济视角》2005,(7):59-60
一、当前我国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就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是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2004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数比上年增加1660万人,劳动力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2004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  相似文献   

7.
王小顺 《技术经济》2004,23(5):22-23
<正>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几乎无穷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 1、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生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至23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计算,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形成2200至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竞争700至800万个工作岗位的局面,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400至15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与求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就业状况与失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我国就业状况与失业保障冯煜一、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严峻1、新增劳动力数额仍然很大。劳动部门预计,“九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5400万人,预计仅能安排3800万人,争取安排4100万人,“...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增长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英 《经济导刊》2008,(1):100-101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每年因产出增加而创造的工作机会与每年所需安置的劳动力数量相比相差甚远。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还很不充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劳动力流动与解决就业问题并不匹配。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华  闫继臣 《经济管理》2001,(15):23-24
进入21世纪,就业和再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对于城镇就业供应量而言,主要聚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口自然增长形成的新增劳动力,这部分人口估计未来10年内平均每年约有150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估计每年约230万-270万人;三是企业深化改革,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改革导致的失业人口,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底的数据,约有892.1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这3种劳动力供给量加总,预计从目前至21世纪初的10年内,我国平均每年需要至少创造出250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实现理论上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涓涓 《经济论坛》1999,(22):16-16
一、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及隐性失业人口约有3000万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约有1-37亿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来自总量与结构的双重压力。1-总量性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处于“人口过渡”第二阶段的后期,尽管实行了多年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数量还在持续高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不断呈上升之势。有资料表明,1990年~1995年新增就业人口为4230万人,比西方高收入国家1965年~1995年30年间新增就业人口还要多。在当前劳动年龄人口高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是否充分就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在制定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时,也都将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着重考虑的目标因素之一。其中,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影响就业形势的因素分析一般来讲,就业形势取决于某一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状况,而就业压力的形成则是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赶不上供给的增长就会使就业形势趋向严峻。(-)劳动力的供给我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两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莉 《经济论坛》2004,(5):13-14
最重要的潜力是就业。中国就业形势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国总劳动人口为7.6亿,占世界总量的26%。据估算,“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要满足2亿多人的就业,每年需要增加几千万个工作岗位。2002年我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为4%,但专家认为实际失业率已超过了7%。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工业、投资、进出口、贷款几项指标的高幅增长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经济学界的关注,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一时成为热点话题。观点一:中国经济正值高速发展的时机,热得还不够,从全局看,经济没有过热,局部地区发展快,不是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反应。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如果GDP的增长达不到9%~10%,就抵挡不住新增人口的压力,只有经济增长速度高,吸收的就业才多,就业转移的人口应该大于农村新增人口,但现在是相反的。投资银行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也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疲软,失业人口居高不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张根明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解决当前就业矛盾的宏观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经济纵横》1996,(5):13-17
关于解决当前就业矛盾的宏观治理对策杨斌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宏观就业形势目前,我国宏观就业状况正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是今后十年我国将出现劳动人口增长的高潮,城乡新增劳动力以每年大约1500万人的高速度递增,而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判断,必须考虑到这一时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根据经济增长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就业弹性的变化范围作为分析的基础。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将逐步减轻,相对于“九五”和“十五”期间,创造就业需求的压力减轻。但是,“十一五”初期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上升期,就业形势仍将严峻,  相似文献   

18.
闽西农村发展特色劳务产业的必然性 1、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全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一方面,龙岩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相比差距较大,就地就近吸纳能力弱。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相当大。2003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22.07万人。占总劳动力的81.4%;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7.52万人,而且每年新增劳动力3万左右。龙岩市规划提前三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即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城镇化率60%。实现这两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要达到6.3%。城镇人口每年要增加7.6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特殊的人口环境使得用就业弹性和奥肯定律均无法有效反映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更无法刻画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本文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影响就业增长的三个路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政府公共就业政策来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以探析经济波动与就业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滞后冲击效应。在劳动力供给系统中,经济波动使经济活动人口增多,加快了就业增长;在劳动力需求系统中,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劳动力需求增长;在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系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缓和了经济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