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王玲 《时代经贸》2010,(4):106-107
目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他们因为经济的原因,受到来自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包括社会要加大力度提高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强化自立自强、逆境成才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2.
日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是高校乃至社会的问题,他们因为经济的原因,受到来自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高校包括社会要加大力度提高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强化自立自强、逆境成才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其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和谐人际关系,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郑香妞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74-275,281
当前中国高校贫困生因数量庞大和心理问题突出,引起了教育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群体身上,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并存、成就感与焦虑并存、学业与兼职矛盾的心理。这种心理现状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贫困生家庭教育条件的限制及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的、学校教育及校园环境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如部分贫困生对贫困缺乏正确的认知、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及尚未形成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家给与在校大学生的资助给贫困生送来了福音,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而且还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但是,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资助给贫困生的心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完善高校贫困资助体制以及消除贫困生心理负担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读书难”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立起来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重“物质济困”轻“精神脱贫”、重“保障性资助”轻“发展性资助”、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与不足。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打造经济资助、心理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资助平台,对于提升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水平,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爱香 《时代经贸》2013,(22):215-215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提出了“四位一体”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通过建立由院系资助工作小组牵头,联合辅导员、学业导师、就业干事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主的贫困生能力提升体系,从贫困生生活、学习、就业和心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将资助工作转变为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体系,帮助学生通过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最终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存在一定的相对剥夺感心理,这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比较有关系。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学校应做好引导贫困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工作和作好贫困生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部分贫困生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原因主要在于认知层次上不知恩,在情感层次上不感恩,在意志和行为层次上不报恩。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物质生活上为贫困生排忧解难的同时,更要关注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划,充分利用好贫困生资助平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质量、思想状况,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当前高校贫困生生活质量的调查,得出他们的生活基本情况、满意度、健康和思想状况、文化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特征和规律.并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提出相关资助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学校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贫困生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渡过人生的特殊困难时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并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焦点之一.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其外源性成因和内源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卢年桥 《经济师》2007,(12):136-137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出现不良心理的高发人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注焦点之一。对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其外源性成因和内源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增多。贫困生的问题若没有解决好,不仅会影响贫困生的学业和生活,还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与社会问题,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作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大学生们在走出校门时便意味着将会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害怕现实与理想期望落差过大,甚至是害怕被社会抛弃,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但目前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并未建立起一套完善合理的心理辅导方式,来帮助大学生缓解这种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顺利的走向社会.本文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采用EAP模式即员工援助计划的模式引入到高校之中,EAP模式本来是用于企业中的,但是本文提出将这种模式也引入到高校之中,针对高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生需要的EAP计划,来缓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到的各种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心理保护.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实现,关系到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沈阳医学院贫困生调查的基础上,对贫困生对贫困的主观看法、贫困生结构、贫困成因、贫困生的思想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导向、社会支持、心理扶持、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魏芹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35-136
高校贫困生近些年来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在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高校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上。就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对此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业预警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本文引入心理学知识,分析其心理成因、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效应探究学业预警学生教育管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经济资助和物质帮扶,却较少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但现实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同学相比会承受来自周围环境更多的压力,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贫困、更有"心理贫困"的隐患.高校在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周鸣 《发展研究》2011,(3):104-106
厦门的民营企业与全国其它工业发达地区一样,进入到相对的员工选择时代。员工形成了新的心理需求。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从而激变出一些心理问题,如工作压力下的深皮心理焦虑;异性交往中普遍的情感困境;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障碍;面对未来人生的迷茫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对企业的影响在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差,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差,员工与社会的融合度低等等。而民营企业又无法实现对员工心理问题的有效援助,所以,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企业员工公益性的心理援助。政府的相关部门要从社会公益事业的立场出发,以公益援助的方式主动介入民营企业员工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以便有效地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提高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员工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张和生  梁斌 《经济师》2014,(1):157-159
构建与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是每所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共建和谐社会、关注"穷人"教育等理论角度,对我国农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由国家、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从经济解困到精神资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合力形成的结果,既需要从国家、社会、教育制度等宏观方面分析,也需要从学校、家庭等中观角度分析,更要从个体心理、素质等微观角度分析。因此,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该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等方面采取有效途径,共同改变贫困生弱势地位,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