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安全协调度系数、排名,为新疆跨越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服务与经济发展均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是一个地区健康稳固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在荆州市域县市区的尺度上,考察土地生态产出和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度,以生态服务价值和GDP为参量,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09~2013年荆州市各县市区生态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分类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2009~2013年荆州市8个县市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均逐年下降,而GDP逐年上升,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显著;(2)全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0.6,0.8],处于良好耦合协调水平,其中沙市区为低度耦合协调生态损益型,江陵县为低度耦合协调拮抗型,荆州区为中度耦合协调生态预警型,石首市为中度耦合协调磨合型,洪湖市、公安县、松滋市为良好耦合协调同步型,监利县为高度耦合协调共生型;(3)荆州市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态势,分别实行经济生态化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化发展模式和生态经济整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颜品 《时代经贸》2011,(10):62-62
本文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了新疆生态安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的生态安全体调度系数、排名,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市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港和旅游城市连云港的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与经济协调系数的方法,对其经济背景特征、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0年大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82、0.036、-1.105、-1.169,水协调系数分别为2.648、-1.306、-0.645、-15.677,固体废弃物协调系数分别为-0.095、0.232、0.235、-1.764,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平均协调系数分别为-0.36、-0.22和-0.03。这些数据揭示了在该时段连云港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属于趋于协调型。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的视角,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测算模型框架。以北京市16个辖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利用北京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辖区10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估算,并分析了10年间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变化对未利用土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园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林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占比前三;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上升为较高协调,局部生态经济协调度没有改善,整体生态经济协调度较好。并根据北京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等级分类等情况,提出北京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及土地利用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黄田生态林业村的特点入手,运用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按山、丘、平地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和社会经济条件,设计了盆中农业区生态林业建设的不同生态林业模式与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宝鸡市1998~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运用Costanza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计算了全市1998~2007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再结合宝鸡市1998~2007年的GDP变化情况,得出宝鸡市1998~2007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然后对宝鸡市不同区(县)及不同区域1998~2007年的生态经济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宝鸡市的实际情况对其变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急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变化。文章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选择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生态经济系统的指标权重,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测算2011—2015年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影响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得到:(1)少数民族地区基本符合生态与经济互促模式,但也存在单边抑制和双边抑制现象;(2)生态环境变化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影响占比约70%,远大于经济发展对于协调度的影响;(3)人均绿地面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人均造林面积对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影响权重分列前三位。  相似文献   

10.
江苏海洋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海洋资源环境也受到一定破坏,那么,江苏海洋经济生态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借助2010—2019年江苏省海洋经济与生态相关数据,选取39个三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对江苏省海洋经济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海洋经济生态所处的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经济生态协调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生态敏感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模式和目标,构建了包含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四要素的生态敏感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框架。明确了该框架下生态敏感区只有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经济为发展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才能够实现生态敏感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思路最终推导出了生态敏感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非均一评价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只有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谐与永续发展。由于不同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组分和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为特定区域,利用非均一评价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吉林省不同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判别、聚类与系统分析,最终针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20年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相关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源碳汇及空间特征,并运用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效率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进行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间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2)省际间碳收支平衡存在明显差异。(3)根据生态承载系数、经济效率系数将长江经济带省域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公平性保护、因地制宜、产出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对粮食经济生态压力的内在机理,文章基于"压力—状态"模型进行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测度,选取了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等8个变量,通过评价值转化、综合评价值计量、协调度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域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水平。结果显示:江汉平原位为流域粮食经济生态综合压力之首,江汉平原的天门和仙桃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亦在其他区域之上,流域内多地呈现出综合评价得分与协调度评价值呈负相关的态势,表明地区隐藏的生态危机广泛存在。研究结论:(1)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粮食经济生态压力高企。(2)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思想对农户行为的驱使。(3)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同样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类利用自然又受制于自然、经济主导与生态基础制约促进、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三方面论述了进行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工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生态工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所谓生态工业,就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的,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它要求综合地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一切有利于工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宏观上协调由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结合而成的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  相似文献   

19.
文连阳  吕勇  曾毅  熊鹰 《经济地理》2019,39(12):230-240
湘西丘陵山地是我国南方林区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区,发挥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是促进湘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1995—2015年湘西24个县域森林生态功能价值和旅游经济数据,建立由15个指标组成的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旅游经济贡献体系。采用乘数函数数理模型,分析不同时段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旅游经济贡献趋势;采用空间分异ESDA方法,总结和归纳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旅游经济贡献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森林生态功能价值与旅游经济存在稳定的E-G协整关系并互为Granger原因。近20年来,湘西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带来1∶8.91元的旅游经济贡献水平。森林生态功能的旅游经济贡献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但促进了地方GDP、旅游总收入和住宿餐饮零售额的持续增长。近20年来,湘西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旅游经济贡献差异进一步缩小,整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丘陵山地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的旅游经济贡献格局呈现低协调的全局化向"南北部高、中部低"的县域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天津农村为例,从农村生产、需求、生态三结构的协调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数量、质量、效益三结构的协调统一;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中物流、能流与信息流、价值流的协调促进以及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等四个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调整的方向和有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