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概况 英国的科学园运动始于 70年代初期。 1971年在爱丁堡哈利厄特—瓦特大学和剑桥大学率先成立了二个科学园区,这就正式标志科学园运动在英国的开始。英国政府在经历了 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之后,注意到了许多传统产业的不景气和衰落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认识到科学园是作为一种促进新型工业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场所。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振地方经济,加快了科学园区的发展。科学园运动才开始在英国蓬勃发展起来。科学园区数量从 1981年的 2个增加到 1989年的 36个,大部分科学园区就是这时候兴建起来的。这些科学园区大部分并不是建于较发达的英格兰东南地区和伦敦地区,而是建在经济较落后的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工业化道路的四个类型 所谓工业化是指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初期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英国开始工业化进程,或称工业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完成工业化,200多年的时间,各国走过的路,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早期工业化,以英国为代表。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由于蒸汽机的发明,随即推动了工业化,到19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用了100多年时间。其特点:一是大力推广蒸汽技术。  相似文献   

3.
所谓工业化是指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初期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英国开始工业化进程,或称工业革命,到20业纪70年代日本完成工业化,200多年的时间,各国走过的路,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早期工业化,以英国为代表。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由于蒸汽机的发明,随即推动了工业化,到19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用了100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4.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其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的协同,是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台湾新竹科学园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对大陆科学园区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剖析了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创新要素定位及其协同机理,分析了以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为核心的新竹科学园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进程,由此提出对大陆政府、科学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在创建初期,研究重点多种多样,有的学者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学者则侧重于应用研究,也正是这两种研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才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成熟,其标志是有大量信息经济的论著问世。如:美国霍罗威茨的《信息经济学》,英国威尔金森的《信息经济学一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标准》,日本曾田米二的《情报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学创新园由创新园(或孵化器)、科学园和企业园三大类园区组成,大致上按照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规模和企业发展的成熟度来进行归类。从初级开始,企业由小到大按顺序进入创新园、科学园和企业园。  相似文献   

8.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期,卫生经济的主要奠基人英国York大学的Alan Williams教授撰写了2篇文章,一篇关于成本-效益分析的介绍,另一篇是关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后者包  相似文献   

9.
瑞典西斯塔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地位仅次于美国硅谷。西斯塔科学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经历了地方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全球化以及集群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的多元化3个发展阶段。当园区原有软硬件环境不能适应现有要求时,该地区采用三角(产、官、学)螺旋模式将科学园拓展为科学城。纵观西斯塔ICT产业集群的演进历程,爱立信公司、IT大学和KIG创新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的科学园区与欧美其他工业国家相比,发展较晚。直到80年代初期,才有第一个园区正式投入运行。为了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改变意大利地区间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解决部分地区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工业结构调整后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以及提高意  相似文献   

11.
英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呈现经济衰退趋势,1993年下半年,英国在欧盟国家中率先摆脱衰退,使经济重新恢复了活力。1994年以后,英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1世纪以后基本上稳步增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的人口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处于长期低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经济活动人口的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丹麦除了近几年发现的北海油田之外,几乎没有可夸耀的自然资源。但丹麦人认为自己拥有一个很大的资源,即智力资源。他们发展智力资源,并利用智力资源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强丹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丹麦发展和利用智力资源的办法之一就是兴建和办好科学园。 丹麦科学园的兴建始于80年代末。如今,这个不到520万人口的国家已兴办了7个科学园。在许多科学园兴建的时候,当时政府的首相  相似文献   

13.
一、韩国信息产业发展轨迹 (一)政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生产和扩散。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在韩国尚不时髦,韩国政府集中力量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而且电子产品也主要是由小企业生产的。从第四个五年计划(1977~1981年)开始,政府对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越来越重视。80年代以后,政府一直集中在面向未来长期的和大规模的研究。信息技术在这种未来政策中占有显著位置。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政府不仅发展信息技术产  相似文献   

14.
赫利奧特瓦特大学(以下简称HW大学)位于英国苏格兰名城“爱丁堡”,从它的前身艺术和机械学校算起,有160多年的历史。1972年被威尔逊政府选中在校园内建立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园(该校称为研究园)。同时,也是欧洲的第一个科学园。  相似文献   

15.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技术干事戴礼华(D.F.Taylor)在一次集会上提出香港要不要和怎么样建立科学园的构想,论述了建立科学园的重要和具体设想,现将其主要论点介绍如下,供参考。文中仍使用第一人称。科学园起源于硅谷的成功经验。在美国本土已建立了100多处科学园。我认为硅谷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变化中发展前进;二是由于半导体技术(真正与科学密切结合的技术)的工业使一个完全新型的工业社会得以发展起来。有些人只把科学园看成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给公立研究所和私营公司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交往提供方便与联合开发技术,获得一些可在市场销售的产品。另一些人则把科学园看成现代技术的摇篮,重新滋养西方经济的沃土。我认为应着重考虑科学园对促进技术性商业活动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这同香港的经济前途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英国科学园     
科学园创始于美国,近年来在欧洲各国不少大学相继出现,英国是欧洲最早建立科学园的国家。目前英国的大学风行创办科学园,虽然各界人士看法并不一致,但新的科学园仍在不断涌现。英国的科学园,大部分建立在研究基础较强的大学里。这里环境优美,安静,建筑密度低,吸引着智力密集的新兴技术企业,使大学的科技专长能更好地转移到工业界和商业界。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60年代上日本的公寓和环境问题给开发问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负担。为了逃离困境,70年代开始发起了公害治理运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的创新发展,日本的绿色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也可称为科技工业园、大学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学园等,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大学科学技术的源头不断向社会辐射.有效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引导大学科研走上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则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成长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新的世纪之交。1990年1月,东北大学科技园率先在沈阳南湖诞生,从而拉开了我国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历史序幕。1999年12月2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有七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些大学都建有自己的科学园,这些科学园被称为孵化器。以色列理工学院建立的科学园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园”,还被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企业家孵化器”。这是以色列最成功的大学科学园,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孵化器之一。  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园概况  以色列理工学院 (TECHNION)是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以色列 70%的工程师毕业于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科学园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对科学园独立经营和管理。公司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TEIC)”。科学园百分之百属于 TECHNI…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韩国“一五计划”的实施,韩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韩国政府开始实行“新村运动”,对韩国的落后的农村经济实施反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韩国的新村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建设新农村成功的典范。试图对韩国新村运动发展过程的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与剖析,阐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