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投入差异的变化与国家投入体制有关.因不同地区在经费收支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经费是义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责任划分和现行的定额定项的学校预算制度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明确各级政府主体投入比例,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公用经费筹措力度,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以及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霞 《经济师》2009,(7):16-17
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数量、质量及效率都存在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及其收敛——基于江西省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城乡义务教育还远未跨越均等化阶段。文章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现行义务教育供给体制的缺陷、城市偏向的公共教育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江西省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原因,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引入义务教育供给问责制;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等方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收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投入,完全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实施12年义务教育和普及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1.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由于农村与城市在教育资源的占有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公平,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使义务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育免费之后,教育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教育福利增长怎样同经济增长同步?如何更加体现公平正义,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公共政策是用来对问题进行排序的,最好的公共政策就是为那些最弱势的群体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农民的进城速度,"城市化"就和"现代化"无关,不过是将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转换为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所以我们要应对解决农村教育不公平演变为城市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义务教育实际投入产出差异、加快城乡教育均等化进程,本文以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包含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2年4年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工业化道路的偏差导致农村贫困,加之国家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投入不足以及关于农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偏向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完善与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理应得到重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对教师队伍、学生、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夏雨 《开放时代》2001,(9):121-123
以国家投入为主的义务教育,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公平教育。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当是大致相当的,即使有差异,也不应悬殊。换句话说,国家举办的义务教育原则上应当是同一标准的。  相似文献   

11.
李少惠  裴玲 《经济问题》2008,(10):25-27
城市和乡村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两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非均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文化权利呈现出了不平等的现象,不仅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共融。而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应当在文化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投入,以缩小城乡文化“二元”差距,维护农村居民文化权利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找准问题症结之所在。我们认为,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过少、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过重,由此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过低,则是根本原因。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占1/2,但其初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3,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0,94%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一、义务教育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投入无论城乡都应该由财政负担。但是,长期以来的事实是,只有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3.
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是教育公正与平等的原则的体现,教育省际发展不协调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比2001年之前的情况,在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后,各省教育差距及农村教育差距存在显著的收敛和β收敛特征,而城市教育发展省际差距也存在着β收敛趋势。这说明2001年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效应是明显的,但是这种"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教育投入体制对教育公平的改善作用在减小,其弊端已成为制约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1-2006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义务教育数据,实证测度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边际受益率;进而构建回归模型,检脸政府投入偏向、居民需求偏好和义务教育服务生产效率等因素对城乡义务教育边际受益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边际受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且二者的差距在逐步扩大;城乡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和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边际受益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任何国家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必然是该国国家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必然是该国国家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研究英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模式,首先要着眼于英国的教育财政体系研究,这对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在国家整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运用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校和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可以运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路,即在“十五”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入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最大难点,受财力制约和宏观政策引导缺位的影响,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制度很难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全面、长远的支持。针对学界期望通过创新或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看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差异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事权体制上做大的调整,将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上划中央政府和财政,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尝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制度缺陷的视角构建框架,为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体制改革寻求另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分配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服务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研究从城乡分割条件下的逆向投入方式转向城乡统筹条件下的正向非均等投入方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由低水平普及阶段向高水平均等化阶段跨越的客观必然性。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与不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相适应,存在四种投入分配方式;评价了实施逆向投入方式造成了先进的城市教育与落后的乡村教育相并存的"二元结构"差别状况;提出了在2020年战略机遇期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目标与彻底转变城乡投入分配方式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城乡的各种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中国的城乡教育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表现在教师这一方面,农村的教师生存环境无法与城市的教师比,农村的教师的待遇与城市的教师待遇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农村教师所承受的教学负担比城市要繁重,农村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不好解决等等。因此对农村的教师的管理更应有一些特殊性,多一些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4):116-119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