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绝非简单的增加投入就可以解决。若没有体制上的改革,任何一级政府都无法简单通过增加投入来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整体性、长效性解决。在我国,需要从教育财政体制人手,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改革,从而逐步建立起责任明确、合理分担、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与重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云峰 《经济问题》2007,339(11):78-8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化,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仍然无法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教育经费投入的长久稳定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3.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最大难点,受财力制约和宏观政策引导缺位的影响,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制度很难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全面、长远的支持。针对学界期望通过创新或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看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差异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事权体制上做大的调整,将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上划中央政府和财政,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尝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制度缺陷的视角构建框架,为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体制改革寻求另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税费改革与"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的财力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是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的,可它却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投入经费来源渠道、义务教育经费收入规模及义务教育投资规模和结构。税费改革使农村义务教育筹资渠道更为单一,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1.提高国家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基础教育投入是整个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弱势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在预算安排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可以考虑开征教育税,取代现在的教育费附加,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征税范围,从而拓宽税基,稳定税源,专款专用,使财政的教育支出具有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调整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中的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农村财政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在于政府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有限,农民承担了一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应由"依靠农民自身"转向"以政府为主"的模式,并通过补偿性供给等方式,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伴之以降低农民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农村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框架体系,以改善基层财政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首先要考虑现行财政体制及其财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情况,这是决定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的重要因素。其次,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局面将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在这种情况下,惟有继续加大中央、省两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才能缓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才能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根据这样的考虑,划分或界定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责任,大体考虑按两类标准分别确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投入差异的变化与国家投入体制有关.因不同地区在经费收支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财政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全国上下多年的探讨、研究、试点、准备,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已明确:即建立分税制的分级财政体制,并将于近期内投入运行。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受一国政治体制、财政体制及教育体制等的影响,同时也会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有所差别。国外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模式基本可分为集中模式、基本集权模式和基本分散模式。分析研究国外在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可对改革和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提供一定的借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锋 《财经问题研究》2007,(4):92-96,F0003
通过对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就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村经济就增长0.28%.(2)我国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4%.(3)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但我国低重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导致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由于其巨大的外部效应被视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但义务教育并没有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有效供给,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筹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城乡二元制所导致的财政等各方面投入不公平。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类型教育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教育财政分权对地区总体的义务教育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城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农村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省级政府与省级以下政府之间的教育财政分权对城镇和农村的义务教育产出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3)教育经费投入对城镇的义务教育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村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文章指出,应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而向省级政府集权则有利于提高城镇义务教育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及综合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发展面临着乡镇机构臃肿、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不足、县乡财政运转负担重等一些新的深层次体制问题,急需进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改革思路是: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提高效率为核心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改革投入机制和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以重新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为中心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建立农民负担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从各级财政主体财力分配格局来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调整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收入分享机制上的比例关系,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能力的同时,将大部分的公共支出责任,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等支出留给了地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的新框架,其基本特征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现在大约50%左右,标志着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如果再加上省本级的财政收入,那么,中央和省的财政收入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超过60%;而县乡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比重现在一般为20%左右。正由于县乡财力规模相对较小,现在我国县以下财政自给率不高,在1999年县级财政自给率总体水平仅为64.97%,而大部分的县财政自给率不足50%。 尽管财政的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变,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投入的支出格局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依然强调了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即地方财政占大头,中央财政只占很小的比例。1996年全国教育投入2262.3亿元,其中,中央只占10.8%,地方占89.2%。到1998年,教育投入总额为2949.1亿元,中央的教育投入比重略有提高,当年为12.8%,而地方仍高达87.2%。再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结构看,1996年和1998年地方的教育投入比重仍高达87%~8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民曾发表看法:“中重目前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经费筹措上过于依赣基层多村和农民,这是不合理的。级次较低的政府,其财力规模小,难以有效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而级次较高的政府,其财力相对雄厚,必须适当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种政府问财权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的不对称安排,是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状况的分析发现,虽然国家的财政投入明显增长,但仍存在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应提升财政投入主体重心。  相似文献   

17.
王焕庆  王淑华 《经济师》2004,(10):275-276
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事实上仍是农民负担为主 ,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 ,决定了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全国性公共物品属性 ,清偿对农民的欠账 ,决定了应该实行以中央为主投入体制。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现状 ,能够实行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8.
取消农业税使乡镇财政困境“显性化”,由于乡镇可用财力短缺,进而影响到乡镇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义务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缺乏、乡镇财政承担的巨额债务消化困难。但乡镇财政处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乡镇财政体制不合理,乡镇机构臃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培养新的财源,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积极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公共品的必要供给;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化解乡村债务等是解决的乡镇财政困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转移支付资金不足、县乡财政困难加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提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推进科技进步并带动企业科技投入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既有研究较少关注不同层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比例对地区间财政科技投入均等化和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公共属性的影响。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以科技财政投入的来源结构和投向结构为核心概念,构建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体制绩效评估框架。运用框架对广东省的研究显示,广东省以地级市为主的投入体制导致地区间财政科技投入极不均衡,同时导致公益性科学研究投入比例过低,财政资金的公共性较弱。争取更多国家资金、提高省直投入、增加投向公益性科学研究领域的资金,是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绩效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