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生效前,我国不动产登记一直未实行统一登记制度,房产、地产、林产等不动产的登记和抵押登记一直按照各自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办理.<物权法>生效后,由于其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导致原有不动产登记法规面临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的争议,部分不动产登记无法可依.因此,亟需对<物权法>相关条文作出司法解释,并尽快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 《经济导刊》2008,(5):104-106
<物权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法律层面保障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权益,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 《经济导刊》2007,(11):243-244
<物权法>的出台意义重大,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我们在法律层面保障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权益,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房地产权属登记基本沿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存在诸多缺陷。诸如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关不统一,内部登记机构分设;房地产登记效力不统一、不规范。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做了统一规定。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必将对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应正确应对《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带来的影响和考验。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我国的<物权法>正式规定该登记制度.2008年7月1日,<房屋登记办法>又对预告登记的范围、申请材料、效力等做了明确规定.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做好房屋预告登记谈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不动产是公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的保护不动产的交易,维护不动产交易的正常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不久的<物权法>规定了物权变动公示公信的基本原则,也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较之以往是一长足的进步.但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仍有很多缺陷,本文试以提出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刘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51-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为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为将来强制执行法的制定奠定了法律的基础.由于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过程中,侧重于认为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为民事诉讼程序,而忽略了与实体法的融合、衔接.加之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也疏于实体法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致使诸多实体法的规定在民事强制执行中难以体现.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有些法律、法规应该作出修改和矫正,立即向<物权法>靠拢和<物权法>、融合和衔接,以保证执行工作的正确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邵博忠  高曙光 《经济论坛》2007,(17):135-137
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立法对善意取得制度最明确、最全面、最权威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确立了应收账款质权、规定了登记部门,但未确定应收账款的含义及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界定了应收账款的含义及范围,但与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相比发生了实质性嬗变.该嬗变尽管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学理解释符合<物权法>立法原意,但权威性不足,导致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冲突.解决的原则应是既要尽力维护法律内部的和谐统一,也要确保原有权利进入质押融资领域的通道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法律适用冲突解决的方式及理由,但最终的解决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或国务院废止相关法规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施行,共五编十九章247条.<物权法>的颁布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对银行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权法>优化了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为破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创造了条件;同时,物权法的实施,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准不动产的交易愈加频繁,其物权变动制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是其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明确其方法与效力,协调变动中登记与交付的关系,对维护物权法内部法理的统一,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维护交易安全、稳定市场秩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准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的基本内涵入手,对公示方法和效力在法律体系中的冲突及在实践中造成的问题进行阐述,客观评价我国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中以登记对抗主义为原则的公示方法,并建议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原则完善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以期对这项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通说认为不动产登记其具有公信力,导致立法价值与法律条文逻辑不一致,经不起体系解释的推敲.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善意取得制度及不动产登记机构审查原则,通过对这些制度及原则相关法律条文的体系解释,研究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公信力价值取向与法律体系完整性的契合度,为现今 《物权法编》(草案)编纂提供一种价值及条文体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及交易秩序及安全的维护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不动产登记出现错误,无论其是由登记机关或者登记申请主体的过错,其损害后果都是极为严重的。《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规定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且对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语焉不详,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选择何种赔偿责任模式才能尽可能的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是未来不动产登记法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比较法的视野还是从价值论的角度上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构建异议登记制度是必要而迫切的.这一观点在<物权法>制订过程中也得到了采纳.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制度设计的更合理和完善.本文认为, <物权法>对异议登记的规定是不够妥当的,把异议登记仅仅作为不同意更正登记的一种救济方式不利于发挥该制度的价值.再者, <物权法>规定的条文过于原则和笼统,不利于将异议登记制度付诸实践,需要在立法中给予明确和细化.本文针对如何在我国构建一个合理的异议登记制度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马莹 《当代经济》2010,(6):44-45
制度缺失,导致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不利影响。《物权法》在建立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土地登记办法》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对于当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现途径及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勇  万敏 《时代经贸》2008,6(4):51-52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于不动产物权变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制度设计有利于保障交易安全,有效遏制"一房二卖"的现象。然而《物权法》仅对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便有《房屋登记办法》、《土地登记办法》等部门规章的细化,中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仍然存在立法不统一,适用范围狭窄,效力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旨在通过对不动产预告登记效力的研究对中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提出实体及程序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孟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194-194
行政效能是机关作风、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工作效益的综合反映,是决定发展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党的行政意图的落实及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强调的是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养老服务准入法律渊源的冲突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即设定养老服务许可的法律渊源之间的冲突问题较为突出.比如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设置的行政许可,由于违反上位法<行政许可法>而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