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在我国农业经济学界,尚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概念。什么是粮食安全?它与粮食问题有什么联系?粮食安全的研究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想来必然能引起国内同仁的一些兴趣。本文就此作一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在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中,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安全的意识也贯穿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古代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估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运用一定的经济指标来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以下5个指标用来衡量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1)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2)粮食自给率;(3)粮食储备率;(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5)低收入阶层的粮食保障水平。(一)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居民日热量主要由粮食作物来提供,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一味依赖进口势必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粮食总产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粮食安全本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宏 《经济纵横》2005,(4):22-24
粮食安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本质。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后,指出粮食安全程度取决于国家获取粮食能力,它与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关;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粮食供给成本、粮食获取渠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经勇  黄焕文 《财经研究》2004,30(5):122-129
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粮食安全的标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为适应我国粮食发展新阶段,应把保障粮食安全的焦点转移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是行不通的,必须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区域间分工贸易基础上.建立粮农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几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惨痛教训,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几次变化,使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都对粮食安全问题格外敏感。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成果相当多,但随着粮食供求形势的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后,一些研究成果的结论已经过时,新的粮食安全问题又逐渐显露,但这些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一、粮食安全概念与粮食安全目标(一)多视角的粮食安全观。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提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曾任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人们对粮食安全关注的重点从宏观层面转向了微观层面。文章从影响微观粮食安全的宏观因素,微观个体粮食获取途径,价格和收入对微观粮食安全的影响,价格补贴、收入补贴与微观粮食安全以及微观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成本等五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并提出了微观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问题。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状况来看,应该更多地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和考虑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以求以合理的成本谋求粮食安全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粮食安全一直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宽泛和动态的概念,研究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不仅只从粮食产量入手,在分析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动影响的基础上,还要分析二者的耦合因素及其影响。探讨二者的协同关系,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研究是国际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虚拟水贸易对国家水资源战略、粮食安全战略有着重要影响,水足迹逐渐成为各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参考标准。论文梳理了国外研究成果,从概念内涵、发展战略、水资源管理等维度阐述虚拟水理论与实践研究价值。分析发现:第一,虚拟水概念获得学术界认可但仍存在争议,理论研究急需拓展;第二,虚拟水能够影响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战略,其应用性和适应性仍有待深入研究;第三,理论上虚拟水符合当前水管理目标和内容,但实践中其应用效果存在争议;第四,水足迹是虚拟水概念的延伸,其研究成果成为当前虚拟水研究主流,在水管理层面上已成为各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尤其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奎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崔征 《经济视角》2003,(3):31-33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历来为政府所重视,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无论什么时候,对粮食安全问题都不能有丝毫放松。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艾得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粮食安全演变:1949—2008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国 《经济地理》2011,31(5):833-838
利用人均粮食占有量衡量1949—2008年我国不同区域粮食安全状况,结论表明:①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趋于好转,但整体安全水平仍然偏低;②主产区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明显好转,非主产区粮食安全状况整体变化不明显;③东部粮食安全状况先变好,然后再变差,中部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明显好转,西部粮食安全状况先变好,然后再变差;④我国省级层面粮食安全状况整体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3.
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角度谈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阶段一些粮食安全现状对农民持续增收造成的影响。指出了粮食安全调整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意义,并对我国粮食安全调整的具体措施做了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农业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确保粮食安全,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是关键。本文从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和粮食安全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世界粮食市场危机使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给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敲响了警钟,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发展战略应与解决"三农"问题统一起来,在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视角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及化解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较大,长期来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粮食安全正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因其不完全性和非公平性,已成为农地征收纠纷和农村群体性案件的主要症结所在,并危及农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和谐,不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共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尽快明确公平补偿原则、做实农地所有权人并适当扩大补偿范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渐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地征收公平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尤其粮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需求量与质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以及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供求压力、价格和补贴约束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三大考验。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应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粮食安全全球化策略;创新粮食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加工储运等多个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在众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中,粮食供给因素、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因素、粮食流通因素及粮食的需求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战略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设计出一个灵敏清晰又易于操作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对确保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