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徐州全 《经济师》2000,(1):63-63
一、知识经济研究的兴起关于技术进步、知识进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出现真正突破的还是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及其他学者自1986年以来的一系列工作开始。罗默提出了与传统的外生经济增长理论相矛盾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保罗·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而好的想法和知识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因而传统经济的收益递减现象的法则不再成立而代之以收益递增的法则,从而形成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罗默的理论贡献是:将第二种因素——技术和人力资本考虑在生产中,突破了资本和劳动力二…  相似文献   

2.
约翰·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剥削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罗默剥削理论,这在中外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罗默理论影响到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影响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罗默理论进行分析,以理清理论思路,更好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以发展的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经济的规律和规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经济理论界近年来对新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新经济的理论体系已经初见雏形,其代表人物层出不穷。如保罗·罗默、理查德·纳尔逊、罗伯·夏皮罗,以及道格拉斯·诺思等。尽管各个学派对美国近几年来的特殊经济现象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和命名,如“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码经济”、“知识经济”、甚至“风险社会”等等,但“新经济”是美国社会各阶层最熟悉的概念,人们大多都以“新经济”这一概念来涵盖所有的内容。经济学家普遍相信,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特有规律,构造者与工业经济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1723—1790):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中心论点:即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换数不清的益处。“我们能够期望三餐不是出自肉贩、酿造商或面包商的善意而是出于这些人对他们自己利益的考虑。”罗默喜欢这个见解。我们能够期望通讯革命不是出自比尔·盖茨或克雷恪·麦考的善意,而是出自他们对创新,对建立新的企业和积攒财富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正> 现代凯恩斯主义又称为“后凯恩斯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它是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已出现好些不同的流派,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流派,即是:(1)以美国保罗·萨缪尔逊、詹姆士·托宾、罗伯特·索洛、华尔特·海勒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或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即“美国凯恩斯主义”,其领导中心在美国麻省理工学  相似文献   

6.
<正>保罗·克鲁格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事务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在美国经济学界,克鲁格曼是一位很有特立独行色彩的人物,拥有许多读者。上个月,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他。十年前,他的小册  相似文献   

7.
首届一指的国际经济学家中,本刊点评的头两位是保罗·萨缪尔森和詹姆斯·米德,紧接着推出巴格瓦蒂是恰如其分的。巴格瓦蒂与先前的老师、后来的同事萨缪尔森一样,也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又像米德,对发展和利用理论,以期阐明公共政策和增进经济福利,也表现出了浓厚而又  相似文献   

8.
《致命的均衡》一书的作者马歇尔·杰文斯是笔名,一眼看去即知是两大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杰文斯的结合。前者于1890年发表划时代著作《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后者则被称为“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其实,本书真正的作者是威廉·俾烈特、E.M.史蒂芬(三一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肯尼斯G.艾辛格(维珍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三人小组。《致命的均衡》是一本展现经济学思维和分析手段的小说。该小说题材和内容具有丰富性和交叉性,是一本创新的经济学读物。作为美国百所大学经济学系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该书巧妙地把…  相似文献   

9.
王海丽 《经济论坛》2005,(11):44-45
一近来读了法国经济学家让·帕斯卡尔·贝纳西的《市场非均衡经济学》和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柯廷顿等著的《开放经济非均衡宏观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非均衡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该理论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在“真空”中获得均衡存在的条件,尽管一般均衡理论的数理逻辑是相当优美的,但是它的许多假定是不现实的。价格调整是需要  相似文献   

10.
普洛特与罗思对实验经济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实验经济学的当然代表和精神领袖是亚利桑那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鉴于弗农·史密斯在国内已有系统介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另外两位实验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埃德蒙德·S·菲尔普斯,称他的工作“深化了人们对于宏观经济政策长期和短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宏观经济学短期与长期的关联和跨时取舍上做出了主要的贡献”。菲尔普斯1933年生于芝加哥,自1951年本科阶段起在父亲的建议下学习经济学,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3位美国教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是因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而分享这一荣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这3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用途广泛,既适用于对传统的农业市场的分析研究,也适用于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研究出现理论复苏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3.
约翰·奇普曼(John S.Chipman)系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奇普曼于192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1947年和1948年分获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任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1951-1955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55-1960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60-198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以来任明尼苏达大学雷金茨讲座经济学教授。奇普曼于1981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幸运奖,他还于1999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  相似文献   

14.
“重建经济学的伦理层面”的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被称做“经济学的良心”.他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自由的扩展和增长。  相似文献   

15.
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保罗&#183;克鲁格曼摘取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高度评价他“在现代贸易模式上所作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他创立的“新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学说早已为人周知。  相似文献   

16.
当你走进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保罗·史密斯的办公室时,根本想不到自己是在英国最成功的时装大师的王国中:在四面没有抹灰浆的墙壁上挂满了50年代的绘画作品;四周还有已有20年历史的连环漫画;在木质地板上摆着铁皮玩具;一扇旧屏风上贴着许多30年代的烟盒……这就是保罗·史密斯在伦敦弗洛拉大街上的办公室。 但也许保罗·史密斯还根本不是一位真正的时装设计师。归根到底,他的设计风格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他设计的西装仍采用传统、古典的剪裁方式。但也正是这种服装的色彩和风格才让他的设计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穷人经济学与西奥多·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西奥多·舒尔茨最初讲的是解决农业的贫困问题,而文章认为穷人经济学更具有普遍意义。正像温总理所说的"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温总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穷人的经济学"的。这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公平与和谐的问题,是对传统经济学以增长方式带动效率提升的"富人理论"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18.
法经济学的展望与未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历史,法经济学的许多研究都可追溯至芝加哥大学,尤其是阿伦·达雷克特(Aaron Di-rector)和爱德华·莱维(Edward Levi)当年令人称道的合作。阿伦·迪雷达克托和爱德华·莱维共同开设了反托拉斯课程,试图将传统的法律研究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开启了法经济学研究之先河。本文是五位著名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爱泼斯坦、贝克尔、米勒、科斯、波斯纳关于法经济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183;克鲁格曼以擅长建立经济模型著名,他在新地理经济学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很好地解决了主流经济学因建模问题而忽视了的地理因素。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从经济学角度看,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国确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大政方针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逐渐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经济学专家的关注。 中国有俗话道:“旁观者清”。在中国经济欲全面腾飞和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有机会听听“老外”们的评论和建议,无疑会给我们的发展选择带来更理性的思考。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六大前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保罗·萨缪尔逊教授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