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罗默建立了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并认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不正确。从罗默理论的内涵看,他的理论与萨缪尔森等人的剥削理论一脉相承。罗默认为剥削是客观存在的,应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来消灭剥削,但这不是折衷了马克思剥削理论或发展了马克思剥削理论。其理论的相关范畴、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前提,都与马克思剥削理论有本质的不同。罗默的非劳动价值理论的剥削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假设、理论证明方面的逻辑缺陷,使其理论的说服力及逻辑力大打折扣,反衬了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剥削是理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剥削定义.当前学界对剥削的六种主要定义各有缺陷.在对剥削范畴进行科学分类之后,分别对狭义剥削的经济剥削、超经济剥削和作为前二者集合的广义剥削定义作出了新的探索.科学地给出剥削的定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森岛通夫和置盐信雄传统方法缺陷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森岛通夫、约翰·罗默以及吉原直毅和韦内齐亚尼等学者对森岛—置盐方法的反思和修改,展现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的数理研究的一个发展分支。这一分支不再使用传统的"马克思—斯拉法"方法,而从技术以及经济单位个体为视角研究"剥削"。本文从劳动价值定义的稳定性、"商品剥削论(CET)"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解释误区等各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分支的学者对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的数理研究的发展及缺陷,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工作当中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罗默注重分析剥削与财产的关系,剥削被定义为与财产的不平等所有权相联系的结果的不平等,然而剥削本身并非一定不正义的,因此他放弃了从剥削的视角对社会正义的考察,转向对公平分配理论的分析。罗默对经济学以及政治哲学领域内涉及公平分配一些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会平等为核心的分配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对厂商的起源、性质、边界与行为的认识有重大不同,但都构筑了庞大而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以马克思厂商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厂商理论的合理之处,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厂商理论,更好地为我国企业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两大理论体系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推动力量和国际贸易中各国关系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科学性,以及在借鉴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而且对我国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对创新的内涵、条件与绩效的认识有重大不同,但都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在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中以马克思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的合理之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地占有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剥削了工人,这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凡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常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就是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标准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剥削行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并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0.
林自新 《生产力研究》2004,26(11):11-12,22
马克思经济学由于其研究目的所限,没有系统的供求理论体系,因而其供求理论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其实,马克思在许多地方对供给和需求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供给和需求范畴在经济学中是重要的。在发展马克思经济学时,应该建立马克思主义系统的供求理论体系。马克思对供求的论述与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存在本质上的分歧,但新古典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数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工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共同问题之一。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对研究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重点和研究范式都有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流通问题主要从财富的源泉、交换的实现等视角进行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抽象来研究流通问题;西方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的研究是从应用范式角度展开的。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流通理论为主体,结合流通领域的现实变化,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建立新型的商贸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理论基础。本文动态地分析了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考察价值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长期变动及其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证实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关系的存在;通过考察使用价值的主客观两个方面及其长期变动状况,重新界定了人工的“绝对富裕”和“相对贫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活逐步改善现象掩盖下的“剥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影响商品单位价值,影响价值总量在生产者之间的划分。同样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将剥削分为完全竞争剥削、不完全竞争剥削、阶级剥削和非市场剥削等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保护完全竞争剥削,限制不完全竞争剥削,防止阶级剥削和大量经济剥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产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是两大不同的理论体系。把两种理论体系进行系统比较,有助于在我国的产权改革过程中坚持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并借鉴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中的有益之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致用之学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流派,从而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多元化。但是,由于中国具体的经济实践和制度环境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三大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自然要涉及到剥削这一概念与现实.这是学界和政界公认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如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多种关于剥削的观点?怎样科学地认识我国私营业主的收益问题?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危机都有论述。本文对这两大学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解决危机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尤其针对危机产生的根源问题,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剖析。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透彻地认识经济危机,尽力避免危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宏观失业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和产业后备军理论,着重从生产技术结构演进和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上来探寻资本主义失业原因;而西方主流文献对失业问题的考察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回避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的揭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失业理论的劳动压榨模型从微观个体行为出发,运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析工具来阐释马克思的失业理论。这些理论与主流文献的区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失业理论强调了阶级冲突对劳动就业的决定作用,认为只要存在劳动雇佣关系、存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资本主义的失业就不可避免。可见这一理论体现出一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