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或“知识”的跨时扩散效应引入增长模型 ,确立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微观基础 ,但却带来了规模效应 ,而时间序列的经验检验否认了规模效应的存在。近期经济增长理论就是围绕既要消除规模效应又要保留内生增长这一“精髓”的方向发展的。相对于以往的内生增长理论而言 ,近期增长理论模型更具有一般性 ,其政策含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 ,近期增长理论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娜 《经济师》2008,(9):40-4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是导致一国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目前,我国经济中还存在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限制了我国实现内生增长的路径。有效的财政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为此,政府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财政政策,培育实现内生增长的技术创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4.
纪平  胡芳 《技术经济》2000,19(7):20-22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地区永恒的目标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日益“软化”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已难以解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现象 ,80年代后期 ,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审时度势 ,在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又称内生增长理论 ,把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归结为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增长 ,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从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研究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知…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结构和内生增长两个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中依据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在对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信息技术不仅从结构因素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而且它本身就是增长的内生因素,作为内在的源泉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彭芳梅 《经济前沿》2010,(5):102-108
城市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增长理论可划分为内生城市增长理论和外生城市增长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三个城市内生增长模型即外部性城市增长模型、新经济地理城市增长模型和超边际城市增长模型及其主要思想;围绕“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聚集”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综述相关经验研究;简单总结和评述内生城市增长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增长提供理论借鉴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洪(Aghion)和豪依特(Howitt)(以下简称为A&H)于1992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增长模型》。在这篇论文里,A&H全面地把熊彼特方法引人内生增长理论。继这篇重要论文之后,A&H在1998年又出版了增长理论中的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内生增长理论》。在《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A&H进一步拓展了熊彼特方法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应用。正是由于A&H所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早年关于创新方面的思想,因而增长文献中一般把以“提升产品质量的产业创新”作为经济长期增长基本动力的一类增长模型称之为“熊彼特主义内生增长理论”(以下简称为“熊彼特增长理论”)。本文将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对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做一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彭国华 《经济前沿》2009,(2):94-99,118
本文对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放弃技术外生假定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突破,拉开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序幕;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的转变,是人们认识到仅仅用外部性来处理知识积累的回报是不够的,知识积累必须获得直接和明确的回报;“Jones批判”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两类政策含义完全不同的理论模型。近来对技术进步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微观化,这将会对内生增长理论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7):34-48
近年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引发了对内生增长的平衡增长路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本文建立三部门一致增长模型,研究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研究表明:内生增长经济均衡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当资源约束限制总生产保持长期常规模回报水平时,只有当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率充分大,足以抵消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报酬减少的影响,总体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正的内生增长,知识生产部门的增规模回报的强度与物质资本在知识生产中的弹性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文章提出了不同的长期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解释,可以一致地解释近现代长期经济发展主要阶段的动态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莉  郭继鸣 《现代财经》2004,24(3):28-31
本文从内生技术进步层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理论入手,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分析考察了中国将外商投资存量作为产生外溢效果的知识栽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终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We examin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relaxing constraints on the educational choice of individual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Distinguish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schooling and through learning‐by‐doing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we show that in the earlier stages of development, mitigating and eventually eliminating constraints on school education would be necessary for even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ed school education increases the income of individuals and encourages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which enlarges productive knowledge through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s. The increased labor productivity thus boost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cess, the fertility rate will declin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education cost per child.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圈发展模式已被众多国家和区域广泛采用。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心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心的核心要素。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中心核心要素作用的探讨和对这一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优化经济中心的产业结构,增加经济中心整体就业水平,提高经济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为经济中心吸引高素质人才。因此,经济中心城市核心作用的体现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知识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近代科学产生和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前,谈不上有真正的科学知识的合并于生产和科学力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18世纪以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标志着科学向生产要素、生产方法转化和被合并于生产过程的时期的到来。知识积累是一种生产力,达到一定临界点的知识积累,成为推动知识创新和科学进步的内在力量。积累——创新——再积累——再创新的累进式发展,是知识进步的规律也是知识产品扩大再生产的规律。信息革命和当代知识密集的高技术生产方式的到来,标志着人的智能开发和人类向发达的智能人的转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的理论看,经济活动不是单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中介的,即生产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并形成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制度化就形成经济体制,生态经济问题的要义应在经济体制中去理解和把握。基于此,我们这里讨论生态经济问题,不是单纯地思考某一生态的经济产品或产业,而是着重考虑生态经济体制建立的着力点。目前在我国,一是应建立"再生产自然"的经济体系;二是着眼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实行"有限的资本生产体制";三是强化主体功能区的分工及其合理协调的发展与生态建设功能;四是优化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管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blems and processes of developing economic knowledge by a selective historical treatment of ideas about the firm. Coase thought it necessary to explain firms as organizations, but not as distinctive productive units; neither did he explain why markets exist. Chamberlin's attempt to introduc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elling costs is compared with Allyn Young's process theory and Marshall's treatment of the firm, and inter-firm relations, as means of organizing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The firm is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a context of Knightian uncertainty, and Simon's concept of quasi-decomposability applies to human brains and huma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转变生产方式,使传统生产力向知识生产力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处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事关大局,日显重要。现阶段其主体地位的形成不仅要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财税与金融方面的有力支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企业也必须对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While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s a driver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 exists little in the way of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and assessing its value proposition, particularly when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information are involved. In this paper we bring together several strands of literature and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that form a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moder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In particular, technology functions as a capital good that embodies knowledge about performing productive tasks, and the value of this knowledge depends on how well it is able to utilize decentralized local knowledge and spontaneous orders.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Greek export data for the period 1987–2007. The framework used in the study incorporates factors that do not only represent cost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Economic complexity is the amount of knowledge capabilities embodied in exports that indicates – as a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the ability for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product variet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dustries benefit substantially from their own R&D activity but, owing to weak economic complexity in the country, there are no cross-industry knowledge spillovers (both at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that can benefit export activity. Greek exports we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relative unit labour costs (RUL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export component of this index is relative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not labour cost. Not al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have the same impact on exports, for example high trade union density might harm competitiveness but this factor is uncorrelated with R&D investment. In the view of these findings, Greece’s rout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ould be primarily by improving its economic complexity, making sure that the country specialises in productive activities that enrich its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potenti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