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换个角度论说“分配不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着重阐述了如下问题:所有制决定分配,就分配谈分配解决不了我国当前严重存在的"分配不公";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做到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相应数量,讲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欺人之谈;私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也不能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都装进按劳分配的大筐;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绝非国有经济退出越多越好;发展集体经济近乎成为一句空话,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愈来愈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意义上的按劳分配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生产资料为社会公共所有”和“不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关系”。而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按劳分配所需要的“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条件难以具备,这决定了在我国实施按劳分配面临众多困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没有严格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主要选择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方式则越来越多地引入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应该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必须贯彻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过去,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现在认定计划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无关,是一般范畴。这样,支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足鼎立”,变为“两条腿”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后会不会再失去其中一个,变为“金鸡独立”,甚至变为“无脚将军”呢?理论与实践若不能予以很好地回答,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去年,我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些人说我还是保守,什么特征,只要共同富裕就是了。这使我有些纳闷,没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又如何保证“共同富裕”呢?于是,我提出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使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存在、壮大和发展问题,希望理论界探讨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来。  相似文献   

4.
《兼论》一文所提出的“二重决定论”同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条件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观点相悖,而且存在种种矛盾和混乱。市场属于流通范畴,为生产服务,其性质从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为市场,绝不应使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由企业的主人变为劳动力出卖者,绝不应把按劳分配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并非同质,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不是劳动力的买卖,其市场机制所从属的也不是劳动力价值规律,而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如果公有制经济中也不搞按劳分配,都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要加速两极分化,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 ,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各项改革措施能否顺利实施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我们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进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 ,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 ,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特别是按要素分配观念的确立 ,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劳动生产要素即生产资料完全掌握在国家或集体手中,每个社会成员不可能再凭非劳动要素获得收入。他们只能向社会提供劳动,以劳动为尺度获得个人收入。这样,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所实行的分配制度就只能是单一的按劳分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平均主义分配情况,但在理论上是始终反对的,方针上也是不断批评和纠正的。在理论上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提出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 ,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这一提法还存在着理论创新空间。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公有制经济内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需要 ,应该允许按要素分配原则渗透到公有制经济内部 ,进而将其确立为我国的主导性分配方式。另一方面 ,在理性分析公平范畴的内涵以及科学地界定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作用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为“效率与公平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天姣 《当代财经》2021,(10):43-55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同于过去的"先富带后富"策略,而是具有新的内涵:一是提出共同富裕发展要求的出发点不同,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不同,三是共同富裕目标所蕴含的物质内容不同,四是衡量共同富裕的标准不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要构建收入分配的橄榄型格局,也要注重财产分配的合理化和相对均等化,还要注重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同步提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正确看待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区分主从关系、原生和衍生因素间的关系;要正确看待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确立政府在分配公平中的重要调节地位,在完善所有制结构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何以只字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实,十四大报告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既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又区别了两者的差异,还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化以往的概括更科学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问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先富和后富的问题。还没有两极分化。我们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在初次分配领域中贯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中强化国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1.遵循“三个代表”的思想,运用“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遵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既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又启动收入分配约束与改进机制。在引进外资、促使东部地区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应使西部地区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或同步增长;在市场导向、推动城市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应使农村收入水平保持适度增长;在改革开放、导致富裕阶层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应使低收入劳动者阶层收入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在实施出口导向、催生出口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本身就包含有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的公平性,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文章从完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依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政府调节行为等五个方面强调完善按劳分配,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国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入手,进行了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收入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体制下名义上按劳分配,实际上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已被彻底打破,逐步建立起了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分配方式和分配渠道日益多样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文中也提出了只有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富民政策的实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因此而致富的同时,也确实存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贫富悬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我们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它会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产生“马太效应”,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小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张立功 《经济师》2007,3(3):44-45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运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分配方式上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的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提出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已公开发表。其中,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建议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也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因而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