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2年分省的农作物成本和产量数据,测算了小麦、玉米、早籼稻、中籼稻和晚籼稻、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并进行了区域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0.71,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提升潜力。分品种看,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次为中籼稻、小麦、粳稻、晚籼稻,早籼稻最低,且区域内部粮食作物品种间的生产技术效率差别明显;分区域看,中部地区的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的次之,东部地区最低,粮食生产投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了制定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粮食机械化以及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效率是小麦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提高小麦生产效率也是保障粮食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进行分解研究,重点分析了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以来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效率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与社会发展是相一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有技术进步推动,并与其保持一致,这说明农业技术发展对小麦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力,我国要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政府财政应该加大农业技术研究投入,并大力推动农业技术物质化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对云南省的稻谷、玉米、小麦、薯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效率、规模和综合优势比较分析。实证表明,云南省玉米、小麦、薯类不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稻谷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薯类规模优势显著,稻谷、玉米、小麦不具有综合优势,其中小麦的综合优势指数较低,薯类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较优势的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在描述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现状基础上,通过对主要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的生产效率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云南省稻谷、玉米、小麦的优势区域,并提出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考虑秸秆露天焚烧的碳足迹模型计算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并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4—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秸秆露天焚烧后的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明显下降,玉米生产环境效率同时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且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非有效年份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冗余分析后,提出了环境效率的改善途径,以期为玉米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海龙 《技术经济》2010,29(1):63-65
本文使用2005—2008年河南省农户微观层面的截面数据,运用参数方法测算了近年河南省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结果表明:2005—2008年河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呈递增趋势,平均技术效率在0.77~0.87之间,且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的效用结果和完整体现。本文引入效率体现式技术进步概念,以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指数来体现总体技术进步水平,构建经济增长中资本规模、劳动力规模和总体技术进步三因素贡献的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资本规模增长,劳动力投入规模贡献不大,技术进步贡献不小。技术进步贡献主要源于生产技术质量和生产技术效率,产业间劳动力构成和其他管理技术进步贡献微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 、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9.
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因素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公司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提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应该是公司下一步经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分别构建供给和需求模型对我国玉米生产消费状况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运用福利效应模型测算了技术进步对玉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效应,基本结论为:玉米具有较低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玉米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表现为消费者福利增加和生产者福利减少,但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值大于生产者福利的减少值,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大豆、梗稻、玉米三种农作物,使用1994—2006年间若干代表年份的数据,通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作物种植效率与国际化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三种农作物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实证检验发现,农作物开放程度的提升确实会带来种植效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口优势的玉米,开放程度对种植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lasticity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choices to energy efficiency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ammonia nitrogen emission reducing efficiency among 38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1.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ommon measure of technical progress,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technical efficiency relative to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change and scale efficiency,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ree different choice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various industries, technology elasticity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echnical choices is diverse in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makers could focus on the elasticity of different technical progress choic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o improve energ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现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探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首先,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较为稳健。其次,从全要素构成来看,数字经济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无论对于技术效率低的地区还是技术效率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均能促进其技术效率提升。最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只有技术进步本身较高的地区才能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选取1999—2011年东部12省市的面板数据,探究该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政策是相对有效的,同时,技术进步成为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技术效率虽然在逐步提升,但是增长不稳定,在东部地区已经达到规模经济的边缘之时,这种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基于此,东部地区以后要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改进,在改善技术的同时,提高要素使用率和生产技术水平,使污染物排放量稳中有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小麦主产区4个省份946个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土地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指导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单块耕地面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户年龄和农户从事农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技术指导,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达  王海涛 《技术经济》2012,31(11):63-69,74
利用2006—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整体偏低,受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较显著;整个行业的无效率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无效率,且行业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行业抵抗突发性经济危机的能力较脆弱;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的省际差异逐渐拉大,个别省份的生产效率极低。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期间,受技术进步这一主动力的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的交相波动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探寻银行X效率对股东回报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能够有效改善股东回报能力;与技术进步相比,技术效率改进能够更有力地解释股东回报变化;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主要以纯技术效率为传导渠道,而与规模效率关系不大。简言之,推动技术进步与纯技术效率改进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股东回报,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涉及 1 8种 (类 )主要农产品和 7个地区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并基于二种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 ,从全国和地区二个层次上预测和分析了 2 0 0 6年和 2 0 1 0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供求形势。模型结果显示 ,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在总体上将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外粮价回升可使我国粮食生产在近期内取得恢复性增长。预计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超过 4亿吨 ,粮食自给率在 92 %左右 ,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将维持在目前的 3 50 0万吨左右 ,其中小麦占五分之三 ,玉米将从目前基本平衡转变为净进口。这种供求变化趋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华东和华南地区粮食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 ,东北和华北地区将呈现以玉米为主导的快速粮食生产增长态势且超过需求增长 ,中南地区将从短缺转向粮食基本自给 ,西南和西北地区将继续保持现有缺口规模。为现实中国粮食供求的长期稳定与均衡发展 ,本文最后提出了涉及耕地保护、跨省区粮食贸易、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价格增产效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