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泽民同志在“5&;#183;31”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指出,要“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一次强调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总有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颇多微词,似乎政治体制改革过缓,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影响了社会和谐.其实,中国经济的成就与政治的发展和保证是绝然不可分的.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本身已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取得了成功并将取得新的成就.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伟大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4.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则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发展民主。现在看来,解决党内民主的问题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邓 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群众利益 ,贯彻群众路线方面 ,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的群众利益观 ,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一、坚持群众的实践主体性与利益价值主体性  的有机统一———群众利益为本的理论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深深懂得这一点。他熟知中国革命和建设力量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之中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早在革命年代 ,他就以战略家的气度指出 :“没有群众自觉参加政治斗争 ,要想削弱封建阶级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的。”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指出 :“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 ,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② 深信只要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赞成拥护 ,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因而 ,他坚定不移地把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 ,充分发挥群众实践的主体作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 ,就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 ,尊重群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相互关系中,人民当家作主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理论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他的民主法治的执政新理念:(一)民主法治必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实行民主的成本问题才能解决。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政治问题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坚持在处理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我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党的建设实践中 ,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问题。干部是党组织中最有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最强、素质最高、最优秀的一部分 ,他们处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 ,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 ,都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个提法使党的十三大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从而把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为我们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过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要适应新形势需要 ,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 ,把促进和服务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首先 ,把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 :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基层党建工作要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 ,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发展作为工作主题 ,把促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其次 ,把…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选拔干部工作的根本路线袁秀平如何进一步把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运用于干部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是加快领导干部民主选拔任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会主义的政治是人民群众的政治,不是少数政治家的政治。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明确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通过系统地学习十六大报告,联系实际工作,深刻认识到,政治文明建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我们正在开展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确立保障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世界历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广阔背景上,讨论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了“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毛泽东是实现“第一次革命”,从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领袖,邓小平则是代表了“第一次革命”发展到“第二次革命”的全过程,从而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伟大革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汇入世界时代新潮流的杰出开拓者和规划了中国由传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非凡设计师.在思想文化方面,他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全面基础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伟大理论家,是向民族肌体注入了强劲的现实主义精神,熔铸中华民族现代文化气质的卓越领导人.正如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的,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邓小平则规划和实施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了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使国家强盛、人民逐步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5.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总结了我党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经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总书记的论断,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那么,对于广大农村,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之后,如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把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是新形势下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有力地推动诚信建设。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广泛地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内容,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紧紧抓住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要靠发展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靠发展来巩固和推进。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民富国强的实现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桑玉成 《江南论坛》2007,(11):12-13
正是邓小平同志非常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给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说法.这一次,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则更加深化,将民主视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说,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