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鹏 《经济地理》2006,26(2):186-191,245
地缘经济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在地域表现上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能有效地推动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论文从地缘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主要特征和合作开发的普遍效应等问题的讨论入手,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实践成果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实践策略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东欧地区是世界主要大国(中、美、俄)势力的交汇处,研究中、美、俄三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对理解地区及全球的地缘经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引力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了中、美、俄三国与中东欧地缘经济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地缘经济关系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国别对比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变化、稳步增长的特征;美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整体保持稳定,无显著的改善或恶化趋势,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且具有显著差异性。(2)空间格局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出均匀分布的格局,美俄两国与中东欧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中心—外围”格局。(3)主体间相互影响上,中—中东欧与美—中东欧相互之间呈现出负相关,中美两国在中东欧地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竞争态势,中—中东欧与俄—中东欧、美—中东欧与俄—中东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亚洲地缘政治风云变幻,面对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东盟国家抱团集力以小博大,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新格局的形成,各国外交政治经济互动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因素和经济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发掘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机制奠定基础,为下一步制定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地区间经济联系水平与竞争强度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与各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发展层次差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资本丰富程度等因素有关。研究省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状况,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采用外联经济量与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分析,有效地考虑了各类因素的影响,划分出了"经济联系—地缘经济关系"类型,提出了经济合作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邵军  杨明华 《经济师》2005,(10):267-267,289
文章在对地缘经济的概念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空间分析,并利用这种测评方法对南京在“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中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严峻,与上海、杭州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而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6.
彭飞  富宁宁 《海洋经济》2020,10(5):27-39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其推进势必伴随着中国权力半径的延伸和承受沿线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的阻碍,沿线国家地缘脆弱性成为影响倡议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从脆弱性视角出发,界定地缘脆弱性内涵,以敏感性—应对能力作为地缘脆弱性评估框架,基于综合指数法、空间探索性方法和ArcGIS可视化手段,利用GDELT中海量事件数据和沿线国家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7年"海上丝路"沿线海洋国家地缘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探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沿线区域地缘脆弱性波幅较大,不同板块差异显著;空间演变上,脆弱性高的国家数量先升后降,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②三项指数均存在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体现出地缘政治风险高和地缘影响力大的区域在空间上重叠的"悖论"。③地缘脆弱性演变的影响因素为地缘政治风险和地缘影响力;内在驱动力涉及地缘区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边境旅游业得到了持续迅速的发展.依托资源、地缘和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已成为中俄边境旅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中俄界江旅游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推进.在分析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俄界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打造边境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一带两级三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即一条界江旅游带,黑河和抚远两个旅游增长极,漠河、嘉荫—萝北和兴凯湖三个旅游集合区;完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健全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美国学派、意大利学派和俄罗斯学派三个主要学派.其中美国学派侧重于将传统地缘政治学的冲突逻辑转向新的经济逻辑;意大利学派认为地缘经济学就是研究国际竞争问题的经济地缘政治学;而俄罗斯学派则将地缘经济学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认为地缘经济因素是确定国家战略的基础.地缘经济学还包括地缘经济政策的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北极通航背景下中欧海运航线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冰层加速消融,这意味着我国利用北极航道加强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指日可待。这一变化,打破了我国与欧洲海上运输主要依赖以苏伊士运河为咽喉的传统航线的地理格局,展现了新的地缘经济前景。利用GIS工具及复杂网络理论等分析方法,从地理环境、通航条件、经济成本和地缘格局出发,研究了北极航线的地缘特征和地缘经济联系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地缘特征上,中欧之间的海上运输通道经北极航线较传统航线在距离上可缩短20%~30%,在船舶航行时间上减少10~15天,地缘经济联系更为密切。(2)在地缘经济联系方面,将运输货物节省的时间价值综合到航运成本后,中欧之间经北极航线运输的经济性要好于传统航线;新通道的加入使中欧之间的互联互通性明显提高,大大增强了我国海上国际通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对于推进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印太"或"印太亚洲"作为一个地缘学概念开始流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印太"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地缘战略构想,或者是一个正在设计之中的地缘战略体系。美国的"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主要关注的是地缘政治安全或者军事安全,而不是该地区的地缘经济整合和经济繁荣。中国在美国"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中处于一种"他者"的地位。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与本地区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中,印度是该战略构想的"关键";但在印度的"印太"概念中,不仅有地缘政治因素,而且也有相当重要的地缘经济内容。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更欢迎地缘经济意义上的"印太"概念。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推动"印太"地区进入"印太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格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复杂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度日益提高,大国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南美洲虽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外围地带",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区位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拓展方向的战略定位,使其成为中美两国地缘经济博弈的重要地区。文章从投资与贸易两个维度来刻画地缘经济联系的强弱,探讨2000—2015年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的时空演变和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与美国对南美洲的经济依赖明显低于南美洲国家对中美两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双边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相互依赖。(2)从时空演进上看,相对于美国,中国在南美洲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呈现出由南向北扩展的趋势,这主要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南美洲内部呈现南北差异。(3)中美两国在南美洲地缘经济博弈中,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呈现出不同特征,中国侧重于通过投资的方式与美国进行博弈,并从2010年开始在投资方面比美国更具优势,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保持在南美洲已有的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省际地缘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地缘经济关系指数,并以其对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环渤海地区2012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分析环渤海地区1981—2012年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化规律,为环渤海地区的地域分工与协作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山东与河北、辽宁与河北为强竞争型,河北与北京、河北与天津为强互补型,其他省市之间都为一般竞争型或一般互补型。在1981—2012年间河北—北京、山东—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天津及辽宁—北京之间总是处于互补型;辽宁—河北、山东—河北之间属于竞争型;辽宁—天津、天津—北京早期属于一般竞争型,后期演化为互补型;山东与辽宁原属于一般互补型,慢慢演化为一般竞争型;环渤海地区区域整体地缘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趋于增强。具有互补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互补型地缘经济的关系的作用;具有竞争性的省市应处理好彼此之间的竞争领域,寻求地域分工合作;各地区间应加强经济联系,拓宽区域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和印度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崛起,对地区乃至全球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印共同周边国家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东向战略"的交汇区与重叠区,对中印地缘经济地位提升和中印地缘经济权力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构建地缘经济权力模型,解析中印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周边国家均未出现为中印负向敏感区和负向脆弱区,周边国家对中印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国、印度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整体表现出明显连贯性和持续性,个别年份存在差异。(2)中国与印度对共同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权力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和印度都成为周边国家地缘经济的重要辐射源,呈现中心—外围的区域扩散趋势。(3)印度对周边国家地缘经济权力弱于中国。(4)中国与印度对周边地缘环境的构建和选择各有侧重,中国深入影响东南亚、中亚,印度则将南亚视为"自家后花园",以缅甸、斯里兰卡为代表的地缘战略区则成为中、印双方地缘经济权力对抗的"前沿阵地"。(5)战略层面上的大国零和博弈,中印双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彼此把对方看作地缘政治博弈的假想敌,中国、印度地缘经济权力之争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6)敏感性、脆弱性、地缘经济权力均存在一定的国别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力量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地缘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表征。边境地区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联系的重点区域,基于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评价内涵,使用ICEM模型对中国边境地区45个地级行政区的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在2001—2016年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在2003—2004年和2008—2011年期间发展波动较大。②优势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评价值排序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云广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③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云广地区与新疆地区发展势头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则较差。④外部投资联系与外贸活动是地缘经济系统的搭建与运作核心,此外还应重点考虑政策影响、沿边口岸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7年1月—2022年12月Brent原油期货价格增速月度数据,采用在险增长模型,研究了原油价格增速作为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函数的条件预测分布,刻画了其极端头部和尾部风险特征。样本涵盖了重大地缘政治动荡期、经济衰退期以及新型能源对原油市场的冲击时期,石油市场表现出非常异质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原油价格增长的预测密度函数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分布整体左偏,2009—2014年后金融危机以及2021年后疫情时期存在阶段性右偏,但风险在统计上显著与极端左尾相关,未来原油价格增速风险主要集中于下行风险。(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原油价格影响集中在3~6个月的中短期内,长期内影响微弱。(3)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价格冲击持续时间较长,短、中、长期内均会放大原油价格增长的上行风险。(4)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可以刻画原油价格增速的尾部风险特征,可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迅猛发展,环渤海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山东省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与滨海新区进行多方位区域合作的优势,地缘经济关系对二者开展区域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对山东省半岛城市群的8个城市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区域合作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90年代以色列的地缘经济合作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礼 《经济地理》1998,18(2):114-119
90年代是以色列致力于地缘经济合作的时期.合作形式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当前。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配合更加紧密.井显露兼容地缘政治目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一个围绕以色列的东地中海岸经济合作区将在地缘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中出现。l以色列地缘经济合作的实证分析1.贝地缘经济合作走向以色列对外战略前沿的历史必然性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各国竞相致力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浪潮此起彼伏、经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与中东和平进程相伴随.中东的国际关系也由地缘政治的分合逐渐走向地缘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国家实力的强制性趋于无形化,焦点转向国家权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如何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等问题。关注实体空间扩张和权力争夺的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及国际问题的解释力逐步削弱。文章采用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地缘位势及其评价方法——来定量分析国家间的地缘关系,借鉴物理学"位势"概念和国际关系学"地缘重心论"等理论构建地缘位势模型,以中国—中亚为例探讨地缘关系的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规律性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以事件数据分析法表达的中国—中亚五国地缘关系来检验地缘位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果一致性良好,地缘位势模型对地缘关系的衡量具有较高拟合度;(2)中国在中亚各国的地缘位势总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五国位次几乎没有变动,由大到小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从地缘位势变化率来看分为起步(1999—2005年)和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两个时期;(3)影响中国在中亚地缘位势的因素中,地缘区位是其他地缘要素的基础,地缘利益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目的和出发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促进、相互制约,这五方面也是我国在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亟待处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