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市收缩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城市收缩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和路径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6年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城市收缩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城市收缩显著降低了能源效率水平,收缩城市面临人口流失和能源效率下降的双重压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城市紧凑度是城市收缩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路径,城市收缩通过降低技术创新能力和城市紧凑度进一步对能源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为此,可从促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等角度改进收缩城市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空间紧凑、结构良好、效率较高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40个城市紧凑度的综合得分,并将其划分为紧凑、较紧凑、一般紧凑和不紧凑四种类型。除个别城市外,从总体上来看,沿线城市紧凑度水平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顺序呈现依次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影响沿线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弹性,其次是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紧凑度等;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长春城市蔓延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多数大城市存在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根据长春历年遥感影像资料,运用GIS和RS技术从紧凑度、破碎化度、轴带扩展度、几何重心等方面分析长春城市蔓延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同时结合城市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城市蔓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长春城市蔓延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建设、城市边缘区房地产开发、机动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失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紧凑度影响能源消耗的理论机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开明 《经济地理》2011,(7):1107-1112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导致能源效率存在差异。文章在阐述城市紧凑度影响能源消耗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UITP数据库中87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与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紧凑度越高人均能源消费量越低,经济发展是造成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建设紧凑城市,降低能源消耗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特殊的欠发达地区—新疆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模糊数学理论的支持下,深入分析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度。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结果,将南疆地区城市划分为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地域类型。除了库尔勒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属于和谐类型以外,其他4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均属于不和谐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随着非农人口比重增长,和谐度表现为"U"型变化特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3年统计数据对安徽省各城市城镇化协调水平进行测度,不仅考虑传统类型的城镇化,而且考虑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结果显示:1安徽省城镇化协调度处于上升趋势,但协调度并不高。2传统类型的城镇化协调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大小依次为土地、经济、人口和社会城镇化;2006年之前,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城镇化协调度高于传统类型的城镇化,之后年份前者下降明显,且滞后于后者。3安徽省各城市城镇化协调度差异并不明显,但具体类型的城镇化协调度差异明显;从地理分布来看,皖北地区城市的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协调度高于其他地区,皖南地区城市的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协调度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王雪  焦利民  董婷 《经济地理》2020,40(2):70-78,88
对比研究高密度城市和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有助于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人口超过100万的12个中国城市、9个美国城市为样本城市,采用圈层分析法和反S方程,对比分析1990、2000和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结果表明:①同等人口规模下,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但土地扩张速度快。中国和美国城市的土地扩张分别主要发生在郊区和城市内部。②中国城市相对更为紧凑。高密度松散的城市土地扩张趋于紧凑,低密度城市蔓延程度在降低。③高、低密度城市的总体人口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的中国城市尽管空间形态更紧凑,人口密度下降得较快,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城市蔓延趋势。④空间紧凑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得较慢;蔓延和紧凑的空间增长使高密度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变快和变慢,而对低密度城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与土地集约化的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并运用GIS工具中的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及变差函数分析法,深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哈大走廊城市规模—紧凑度—土地集约度的耦合协调性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上升态势,三者之间的作用强度与协同效应逐步加强。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且自相关性不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中部为低值集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变异随机性增强,空间差异在不断降低,但结构化分异有增加趋势,东北—西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大,南—北向的空间差异最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口经济数据分析我国城市收缩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收缩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城市收缩的现状,加深对我国城市收缩问题的理解,文章选取329个城市研究其人口变化表现,并从中筛选出64个收缩城市,进一步利用人口和经济两个特征对已识别的收缩城市的本质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绝对收缩和相对收缩两个性质分析收缩城市形成的关键原因,发现绝对收缩城市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结构的瓦解,相对收缩城市的形成原因在于城市劳动力的大量外流。  相似文献   

12.
1990-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郑伯红  钟延芬 《经济地理》2020,40(5):118-128
以2016年腾讯位置大数据人口迁徙数据为基础,通过节点指标、网络指标、空间结构三方面,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迁徙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得出主要结论:①通过节点对称性与节点重要度分析,得出城市群节点等级性明显。武汉城市圈节点等级联系特征为"强核心城市—边缘城市",环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为"弱核心城市—边缘城市"+"非核心城市—边缘城市"。②通过平均点权与网络结构熵分析,得出城市群网络连通性存在差异。三子城市群分别表现出鲁棒性、持续性、脆弱性特征。③通过人口迁徙空间网络变迁图,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得出各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多样化。三子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别呈现■+触角发散状""■+触角发散状""■+触角发散状"。  相似文献   

14.
郭将  岳文瑞 《技术经济》2020,39(8):51-58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成为影响城市长远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创新能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表现,也日益成为城市向前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层面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创新能力之间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然后构建衡量城市紧凑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极值熵值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的城市紧凑度进行测度,最后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对城市紧凑度与创新能力发生作用的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紧凑度对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城市紧凑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加。因此政府应该采用紧凑型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紧凑度进而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系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历史数据,对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和城市综合承载力供需指数比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4年,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逐年向好趋势,但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影响着兰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国生  陆利军 《经济地理》2011,31(12):2051-2053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拟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尝试通过湖南省2004—2008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计算湖南省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湖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以期为湖南省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9年松花江流域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与人口集聚系统耦合协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的时空异质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平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随时间变化呈平稳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说明松花江流域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集聚系统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由空间杜宾模型以及效应分解可知,投资调整、政府能力会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产生正向作用,城市化水平、教育投资、基础设施对于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没有起到预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境内)26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根据《湖南省2013年统计年鉴》,建立多指标复合测度模型考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经济紧凑度。通过对13项指标权重的赋值,以及对26个县区城市经济紧凑度得分分析认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经济紧凑度总体不高,内部差异显著,并且地域分异特征明显,望城及岳阳地区经济紧凑度较高,常德和益阳需要加快发展,提高经济紧凑度。通过分析认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紧凑度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制度调控、经济拉动和人口驱动三个要素,三大因素相互协同,协同作用提升经济紧凑度。  相似文献   

20.
西安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安市2004—2016年Quick Bird遥感影像,利用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分形维数、重心坐标转移指数、扇形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安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并提出城市扩展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西安城市扩展总体特征呈倒"U"型,峰值出现在2007—2010年,研究时段内扩展面积始终处于高位,扩展强度与速度处于低位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②城市扩展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城市形态愈发离散,布局不紧凑;圈层型与沿交通型扩展是主要的扩展模式,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飞地型与内部填充型作用不同。③西安市扩展驱动机制主要包括推力、支持力、弹力及阻力,各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在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造成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