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近年来的“去工业化”现象,本文通过280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城市地形和省级审批建设用地占比构造的工具变量,从土地资源错配视角考察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快、过早地去工业化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双重错配是导致我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新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从现有环境压力、开发利用水平及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这一新的概念,并从区域环境承载率、区域资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发展能力三个角度选取了29个指标构建了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海市为例,对其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海市的现状发展模式尚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但其环境承载压力仍然较大,还需提高区域发展能力。对北海市三区一县来说,海城区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最高;合浦县排在第二位,其区域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开发利用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能力较低。铁山港区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最低,虽其区域发展能力最高,但仍需提高其开发利用水平、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结果表明,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从空间上评估某一区域各单元的不同,甄别区域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旅游区域依旧贫困落后的突出矛盾是很多欠发达旅游城市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新型工业化成为欠发达旅游城市地区拓展发展方式加快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典型旅游城市丽江为例,分析了欠发达旅游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熊筱红 《经济地理》2002,22(4):455-459
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点,接着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区域环境因素的定量分析,得出:河南省各县(市)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2000年区域环境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在各因素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消费水平、尤其是农业人均纯收入对乡镇企业发展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关注工业用地相对成本对城市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基于2008—2016年216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用地相对成本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主要源于市场对住宅用地的投资投机性需求而引致的价格上涨,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对城市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则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下形成的无差别低价供地策略,工业用地相对成本下降对城市创新产生抑制作用。(2)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的上涨会进一步抑制城市创新;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住宅用地价格的上涨对城市创新反而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已有对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研究忽略地理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和异向性问题,探索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省域新型工业化的影响,从新的角度认识省域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形成的空间机理。以地域差异显著的云南省为分析的空间单元,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该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影响明显,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地域分布格局,滇中以区域中心城市昆明为极点,区域工业化辐射带动和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区域经济增长极工业化发展溢出效应对滇中工业化整体提升作用较大;滇西地区是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带,区域中心城市工业化发展并没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西部地区工业化形成整体落后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楚雄、玉溪、红河西部边境为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分为明显的东部和西部,东部是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值-高值的热点区域,而西部则是发展低值-低值冷点区域,东西部工业化发展地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城镇组团建设,是立足国际城市体系发展趋势、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无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城市化、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选择。在经历了区域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之后,无锡又提出了构划和建设城镇组团,把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具有城乡通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舒展的区域城市化体系。这一构想,对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拓展无锡发展空间、推动无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高无锡区域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04,24(6):784-787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证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支配地位,然后分析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四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市化的制度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巧真 《经济师》2004,(8):176-177
文章指出 ,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即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当落后的农村 ,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和落后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并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不仅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进而制约了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 ,就需要建立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新型关系。文章就农村城市化的制度建设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肖爱  何云辉 《环境经济》2013,(10):14-18
跨行政区环境纠纷能否有效解决事关全国整体环境状况优劣,但是,因为其常表现出"群体性"特征,而被复杂化而通过行政、经济甚至政治方式解决,无法实现法治。近十来年,跨行政区环境纠纷日益突出,并以跨行政边界区域环境纠纷最为典型,且往往以群体性事件甚至流血事件的形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深度关注,如"长三角"各省边界区域环境污染、湘渝黔边界区域的"锰三角"污染事件、晋陕蒙边界区域"黑三角"污染事件、皖苏浙边界"太极洞"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相关文献的回顾、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国际经验比较、国内区域经验比较和城市经验比较,总结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不同步,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现阶段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地区,其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污染;以城市化发展为主的地区,其显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潜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奚为民  傅桦 《经济地理》1998,18(1):62-68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背景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相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资源的竞争和对自然环境的威胁等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重要特征之一是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化区域的扩大.尤其是大城市向周围郊区的迅速延伸。就大城市郊区而言。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数量优于城区.但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随着城市化区域的扩大。如何协调城市和其郊区的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郊区地处城市辐射区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其依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腹地,也就是它为之服务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现代大城市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本文拟探讨由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引起的大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燕琳 《经济师》2003,(9):24-25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 ,使得我国工业化必须、而且可以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建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目的 ,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这种具有持续稳定的 ,保护、支持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区域环境 ,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那么,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重点实现哪些方面的突破?就以上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省际边界区域作为特殊的区域发展类型,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相近,在区位上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础,但总体发展水平较落后。当前,解决省际边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破坏严重、协调与合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有限等问题,应制定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现统筹发展、加快立法明确省际边界区域的职权与行为边界、设立协调机构或打造平台引领区域合作共赢、建立复合行政机制推进边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地方沟通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挥自身优势并加强边界区域间分工协作、培育边界中心城市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后发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5年工业的区域环境效率并分析其差异原因,并且通过测算工业细分39个行业的环境效率,构建出行业结构效率指标,并结合规模水平、产权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区域技术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等因素,探索其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的环境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区域,工业细分行业的环境效率普遍较低,烟草制品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效率最高。行业结构效率对区域环境效率有积极作用,且影响程度最大。规模水平、产权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和环境规制对区域环境效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