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与中国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取消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实现城市化是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战略问题,是中国经济在新时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将围绕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的关系,着眼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以探讨中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考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其演变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总结建国以来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绝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加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4.
生物经济引领中国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经济是更新替代传统经济性质和内容的循环经济、节约经济、绿色经济与和平崛起经济,是根本解决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能源、环境、"三农"问题和克服工业经济弊端的人本经济、和谐经济与可持续经济,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导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对现代中国而言,加速县城经济发展,是民族复兴,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做大做强占国土总面积93%的县域的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富民强国”的重要途径。然而,县域经济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既承载着农村发展重担,又头顶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它犹如一根扁担,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进行的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城市现代化。新城迅速崛起,旧城翻新扩展,中心城市和大都市不断壮大以及城市恬的形成,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给人留下中国加速现代化的强烈印象。与世隔绝种城市急剧膨胀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城市经济学也日举国受到重视,由一门无人问津的冷学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学苑中的“显学”。不仅大学中普遍开设城市经济学课程,成立城市经济学院系和研究所,以及城市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大扩张,而且各地城市政府也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更开拓出广阔的城市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标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现代化一方面要符合国际现代化的一般趋势和理解,另一方面双要保留自己独有的特色,中国的现代化,是中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使其社会生产力水平接近,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以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化的渐进过程,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改造工程,从经济到社会,从社会到个人,从物质到精神,从宏观到微观,都将经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就当前中国亟等实现的现化领域而言,我们认为,现代化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科技和人的素质四个领域,国际化和特色两者都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具体说,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是抗战前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以1930—1936年的对外贸易为考察对象,研究了这一时期贸易发展的各个阶段,即平稳发展阶段、艰难发展阶段和恢复好转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形成的原因以及抗战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一时期的外贸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为其后的拓展开辟了道路,但还没有完全转入现代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个三十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年.低碳经济是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后的又一次术语革命.在区域发展格局非均衡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我们梳理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又需要审视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范型,这样对于我们思考低碳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以发展为主题”,这是社会发展观念和战略上的转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已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社会整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建立并开始进入完善阶段,即将加入WTO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奠定了未来较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失衡。这些失衡主要是,个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收入判别越来越大,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社会风气败坏,社会文化落后。这促使国人思考社会发展的真正内涵。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单一的经济现代化。“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低于“九五”时期的8.22%,已表明中国已不是一味地、单一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在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同时,强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退位于“以发展为主题”,这是时代的时步,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社会发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不仅仅是要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也不仅仅是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赶上东部地区,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而是要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都是西部大开发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其中现代化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最基本的目标;而市场化、国际化是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又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基本对西部大开发实质的正确判断,本文对西部大  相似文献   

15.
效能政府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琼 《经济论坛》2005,(17):19-21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放的经济进程中,走向经济强国的历史使命要求政府不能是过去只讲投入不讲效率的“大政府”,而应该是有能力、有作为、讲效率的“效能政府”。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是发展程度较低;劳动力要素供应过剩;经济结构二元性;市场经济制度不成熟,因此,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需要一个积极发挥作用的效能政府。  相似文献   

16.
一进入21世纪初,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大约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十五”计划和新世纪头10年,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走势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五计划“建议”,再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面对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和问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要求我们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进…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和政策取向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关注和思考的重大题目,特别是WTO进程加快,世界经济快速融合的今天,清楚地预测中国的社会经济走势,研究未来的政策取向,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历史,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找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基于国家核心利益的考虑,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这种适时调整对于我们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被改写新纪录的奇迹。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历程都是在一个"次优的体制安排"下取得的,边增长边调整的体制安排,使中国经济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一个准现代化的经济增长结构中。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县级区域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县级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不及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约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在县级区域积极推行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下几点尤其值得关注:1.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是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当是和县级区域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的推进同步进行的。2.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是椎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