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共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到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中来,将城市和农村看作两个相互联系的共生单元,在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城乡统筹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城乡共生单元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城乡共生界面的作用和功能;促进苏北城乡发展的对称互惠共生,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城乡之间的对称互惠共生机制;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来优化城乡共生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敏 《经济地理》2008,28(1):29-32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模式分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股权、契约、信任等共生媒介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采取子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诚信文化氛围营造等措施,促进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每个共生体系主要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三方面构成。增值业务是我国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信新业务领域。本文从共生体系的角度,对增值业务的共生体系做一个分析,并对增值业务共生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WEEE资源化共生网络收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给出了WEEE的内涵以及WEEE资源化共生网络产生的过程,在归纳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以冰箱的资源化共生网络为例,进行共生网络的收益分析,进而构造一个风险与收益匹配模型,以提升共生网络的稳定性,降低共生网络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引介到实例检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关系的三种模式:串联耦合、并联耦合及多重耦合。并以南昌高新区为例,研究了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产业共生链,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经验,还分析了园区内其他企业构建产业共生关系的案例。文章提出了促进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梦  田增瑞  陆羽中 《技术经济》2024,43(4):132-142
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确把握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和培育机制,对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过程、稳定性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群共生演化模式和稳定性,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共生系数和各自种群规模上限影响。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形成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互惠共生模式是系统共生演化最理想的状态。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以信任机制为基础,在共享机制、竞合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共生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本架构与模式,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市化道路、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共生发展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共生理论特别适用于专业村农户群的发展研究,同时,共生理论能为村庄发展提出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已成为实施“2011计划”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概念,反映了国内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结合现实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特征以及作用方式;通过对高效协同创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具体分析,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校协同创新进行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其共生一体化系统的演化过程,为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到产业共生实践中,通过借鉴共生理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的三要素分析,重新诠释产业共生的构成要素,并对其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泰达生态产业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产业共生实践的案例,对产业共生的构成要素进行量化分析,为促进我国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的集群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界定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涵,分析其路径,进而明晰了知识价值链是主导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在力量,从社会网络动态放缩机理、知识网络沟通并流转机理、资源网络供需匹配机理、价值网络转换分配机理4方面剖析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大小企业的共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共生组织网络是一种威廉姆森所说的"中间性组织",这种共生组织网络的形成,既可以克服企业间市场交易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的不足,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一体化高管理成本的缺陷,从而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企业共生的模式选择不同,其共生效率也不同.本文认为,互惠连续共生是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域邻近的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加快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地域邻近的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建立共生关系是推进双方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在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的界面架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5,(8)
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本质、剖析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五个典型实践模式、分析国外家庭农场特点的基础上,文章基于共生理念,结合我国国情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家庭农场运作模式进行设计,以期实现家庭农户、地方政府、工商资本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煤炭城市共生产业链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产业链是在产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深入理解共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煤炭企业为核心的共生产业链对改变煤炭城市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体量和公共性的特点,在城市局部的街区,乃至一个城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大型公共建筑与周边小型建筑群共存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研究对象,引入共生思想,阐述了两者的共生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性。最后,给予了两者共生的具体内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虑到资源的稀缺性与企业组织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共生SDN系统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从利益分配、风险规避和中间性体制等机制角度,研究了共生SDN系统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促进共生SDN系统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