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主要经济法理论,是从主体维度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产生的现代性要求从时间维度的“传统—现代部门法二元结构假设方法论”来界定其调整对象。“增量利益关系论”是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的。从时间维度来界定调整对象,经济法就可以真正从调整对象上与传统部门法区别开来,进而彰显经济法蕴含的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学理论的难题主要是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界定。而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之所以难以界定,是由传统法律理论体系的两个二元结构造成的。经济法试图以社会整体利益作为解决二调难题的立论基础。经济法强调社会利益不同于个体利益的独立性,遭遇了社会利益主体缺位的难题。社会利益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与个体利益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致的,最终都归结为个体的利益,因而社会利益本质上对个体利益具有从属性。本文的结论为关于社会利益的学术论断,没有为经济法主体理论提供证明,也没有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国内的管理研究文献普遍存在“方法导向”的弊端,究其原因在于不重视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运用。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研究过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问题产生、提出目标或目的、诊断问题和预期答案等;论述了基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管理研究途径,包括识别问题、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等;指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属于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阶段各有所为,而科学的管理研究在于以“方法论”作指导,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的部门法,曾是中国法学界的一枝独秀,在我国改革开发30年的经济发展历史中扮演了尤其重要的角色。但是近些年来经济法的发展却又有趋于"冷门"之势。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纵观各国经济发展,以法哲学的思考来分析经济法的发展路径,梳理经济法发展的脉络,从而得出了经济法的发展在中国只是暂时处于低谷,最终必将走向复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经济法和民法都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将某一种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石。民法理论主张契约自由和消极政府,而经济法则以凯恩斯主义为依托,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协调。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勃兴对我国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我国经济法理论正在经受着来自自由主义的挑战。如何看待经济法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一、经济法面临的问题及其背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法及其理论是“舶来品”。“舶来”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舶来”的源头,是前…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从WTO的相关职能和规则的机制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规范、及其国际经济法规范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执行来探讨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分析中的基本假设与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并建立在逻辑演绎的基础之上,因此其逻辑起点必须依靠一些基本前提假设,通过演绎推理来产生结论。本文通过对整个经济分析中的基本假设及若干辅助假设的剖析,力图透视其发展进程中各理论流派对这些假设的预设、争论和修正,从而揭示其走向现实性的变化特征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诚  周鲁宝 《经济师》2009,(8):142-143
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和体系。财务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它的一系列基本假设多源自经济学,如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全”或“有效”市场假设等,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是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其研究方法多用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的“工程学”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发明人的创新活动嵌入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从结构资本和认知资本两个维度辨识并定义4类发明人角色,包括“明星”、“纽带”、“平庸”和“活跃”发明人。以人工智能领域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授权的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对4类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角色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显著不同。其中,“明星”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最高,“平庸”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最低,“活跃”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高于“纽带”发明人,即认知资本对二元创新的影响大于结构资本。结论对提升发明人二元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方法论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以自然哲学为其方法论基础 ,以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立了其经济学理论体系 ,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在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 ,形成了方法论内容上抽象法与现象描述法 ,方法论思维范式上的历史维度与社会维度 ,思考因素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二重性特征 ,这种方法论特征对其后世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思想的演变起到了很大作用。总结其方法论基础和方法论特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方法论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反对实证主义,主张回归现实的分析方法;降低对人的行为分析的抽象度,提出了“交易费用”分析工具;运用“契约”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企业内部关系的基本框架。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本质上仍然是个人主义方法;新制度学派无法超越“经济人”假设带来的理论困境;个人主义方法使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在一些具体方法运用上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中庸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诚”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中庸”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的要求。从本体论意义上讲,要实现“中庸”就需要“正己”,需要“诚之”,“诚”的终极目标仍然直抵“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个最高的哲学境界。“过犹不及”是“中庸”思想的一般方法论。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实现“中庸”即“执两用中”离不开“权”,即依据时间、地点、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态势来审时度势,权衡轻重与利弊。  相似文献   

14.
用“唯心”和“唯物”来为经济学的方法论分类,这在当今似乎是有些不合时宜。因为目前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分类,显然早就突破了“唯心”和“唯物”的理论框架。然而,尽管经济学界已经提出了林林总总的分类——诸如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个人主义、整体主义等等,而且这些分类也有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  相似文献   

15.
“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的一个经济流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以“纯产品”学说为核心理论,以魁奈的经济表为主要代表作,视农业为财富的惟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在20多年时间里重农学派引导着世界经济的思想,对整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应用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经济学方法论角度,来分析重农学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贡献与缺陷.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有观点认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范式为基点。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它属于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三、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基础上加以修正和拓宽,主要表现在制度内生、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局部均衡等方面。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是:既是证伪的又是证实的、个人主义兼有制度主义、社会进化论而非历史唯物主义、推崇案例研究方法、既强调自然秩序观又强调演化等。但从本质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论和方法论并未脱离新古典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王毓纶 《时代经贸》2006,4(12):156-157
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以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无一不标志着经济法地位的举足轻重。作为在现实需要的促进下产生和发展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应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应当调整那些社会关系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而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对经济法独立性的肯定与否。本文仅从探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入手,试图对经济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进行肯定性论断。  相似文献   

19.
管理理论学派纷争的原因探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派纷争是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科学共同体”的视角,从研究对象、研究取向、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四个维度分析了个中原因,并乐观地认为,管理理论可能且应该走向一个新的统一范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纷繁的数字化经济现实以及学界、经济界对其的热议,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层探索和冷静思考,试图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产权界定、价值和价格决定、统计理论依据的问题层次逻辑来安排结构,探索论证:“数字化经济”是比“数字经济”更能准确概括现实的概念,“数字化技术”与“数据”是另一组基本概念;“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现实世界与孪生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变”与“不变”?不过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数字化技术”和“数据”作为要素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前提是合理界定和保护其产权,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和保护原则;无论“数字化技术”还是“数据”的价值和价格决定,仍然可以运用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理论加以解释,定价还是遵循基于抽象劳动和价值的供给方、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的需求方共同决定的逻辑;数字化经济统计的理论依据是“数字化技术和数据产业化”的部分统计为“数字化经济”,“产业数字化”部分统计在所在产业或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