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保”的福利效应与地方政府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保”的福利效应对提升政府信任和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参保农民对地方干部信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新农保这一公共政策实施对农村居民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参保组,新农保明显提升了参保居民的政府信任;在考虑了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农保显著提升了中低收入家庭以及中西部地区参保组的政府信任水平。进一步,本文从“物质福利效应”“社交福利效应”和“心理福利效应”的角度考察了新农保福利效应增进地方政府信任的途径,结果表明,参保初期,新农保政策带来的物质福利增加、社交福利改善和心理福利满足均显著提高了参保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但从参保的长期效应来看,新农保的福利效应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从长期看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新农保的实际保障水平和人们预期的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新农保政策执行已近五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新疆为例,从政策宣传、保费缴纳、基金监管三方面来反映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保政策执行状况;从政策本身、老年人和参保人三方面总结了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同时针对参保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度不高,新农保制度本身的不够细化,加之即将执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得加强制度建设越发紧迫,以及养老金额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农保的需求方,农民是否有意参保直接决定着制度的成败。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中呈现出与东中部地区不一样的特点。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参保率,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文章选取经济落后的龙潭镇为个案,通过对1280户农民进行深层次访谈,分析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纵观现有新农保研究的文献资料,制度和调查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今后有关新农保的研究应关注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探索个人账户资金灵活使用的可行性,对试点地区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做好跟踪调查,研究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有效衔接,同时借鉴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结合昆明市东川区新农保试点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农民新农保参保现状着手,分析影响农民新农保参保决策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循序渐进推进新农保工作等对策建议,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新农保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纵观现有新农保研究的文献资料,制度和调查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今后有关新农保的研究应关注特殊群体的参保问题,探索个人账户资金灵活使用的可行性,对试点地区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做好跟踪调查,研究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有效衔接,同时借鉴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我国五个新农保试点县的农户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座谈,就目前新农保制度建设中理论界和决策层较为关注的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主要的结论是,完善新农保制度应始终坚持农民自愿参保原则,并取消老年农民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与子女参保缴费之间的捆绑,以及允许参保农民退保;进一步强化新农保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的自然增长机制;更加清晰地界定各级政府在新农保筹资中的责任;在对服务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重构新农保经办服务体系,把宣传发动工作下沉到村,由政府向村级组织和各类社会经济组织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新农保”试点开展后,浙江省开创性地建立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加快推进全覆盖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励城乡居民普遍参保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城乡居民参保意愿出发,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参保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设计相关激励机制,对其他地区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愈发严峻。在新农保制度已经基本普及的背景下,作为该项福利制度的受益者———参保农户而言,他们如何看待自身的养老问题呢?通过对河南、山西和江苏三省318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以微观视角,从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及地区三个层面考察新时期参保农户的养老意愿,并了解农户对新农保的看法,旨在从社区层面上为政府等社会公共机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自2009年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后,截止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新农保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民参保有很大的盲目性、参保水平较低、年纪越大的村民参保积极性较高而年轻人持观望态度、新农保的养老金对农民的养老帮助有限等等.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确保新农保这项惠民工程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新洋 《生产力研究》2013,(11):49-50,53
文章在大量的访谈和问卷的基础上,以厦门市海沧区试点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对政府工作满意度,邻居参保行为,家庭年收入五个因素对农民是否参保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是否参保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我国进一步推进新农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农保试点的跟踪调查结果,大多数参保农民都选择了最低的个人账户缴费档次。分析了个人账户财政补贴激励和政策认知程度对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东北地区调查样本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较高的政策认知条件下,"差别化"财政补贴方式比"一刀切"方式显著提高参保农民的缴费档次选择。其政策含义是在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政策认知程度基础上,依据个人账户的不同缴费档次建立多缴多补的"差别化"财政补贴激励机制,以引导农民自发选择较高缴费档次,从而提高新农保替代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公共政策的信任程度,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政策参与决策,还会对个体的长期经济决策产生影响。为分析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政策信任度对农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并对比了政策信任度对参保与未参保家庭经济决策的影响差异。在理论部分,本文使用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养老保险待遇预期对参保行为和家庭决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待遇预期随历史待遇信息变化而调整,进而影响参保决策;因可以补缴参保,新农保待遇变化会影响未来预期效用,从而也会影响未参保者的决策;参保后,新农保待遇变化会通过影响待遇预期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和劳动力供给决策。在实证部分,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理论进行检验,并以老农保参保、村庄参保率和待遇水平为历史待遇的代理变量。结果表明,历史待遇水平越高,新农保参保概率越高;待遇信息影响了参保和未参保群体的储蓄和劳动力供给。总之,政策信任度会通过影响预期来影响政策参与和相关个体的长期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新农保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政策,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本文分析了"新农保"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支柱缺失、农保基金单薄、基金保值增值难、新旧农保衔接未妥善解决、养老金替代率低、可能出现逆向调节、宣传不到位和参保意愿不强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实施中还存在着:自愿原则对农民参保积极性和参保水平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新农保制度中的财政支持问题;依靠集体补助的目标较难实现;保障水平较低,参保农民的福利水平很难提高;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的衔接等问题。针对问题,应从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统筹城乡社保;完善新型农保信息管理系统;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构建出新农保替代率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新农保替代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鼓励农民尽早开始参保并保持长期缴费;鼓励参保农民选择较高的档次标准缴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粤西四个试点县(区)的调查表明,"新农保"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农户个人缴费困难、基础养老金发放存在制度性缺陷、集体补助缺口较大、强制农户参保现象仍然突出、原有制度对农户的心理影响较大等问题。因此,应将"新农保"政策纳入《社会保障法》,加强对"新农保"的宣传工作,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建设,加大中央和省级的政府补贴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充分发挥"新农保"和"老农保"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培林  黄圣  陈潜 《发展研究》2017,(10):104-108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关于农村养老的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介绍国内研究现状,以及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从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民养老观念,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切实提高参保农民的经济能力;继续加大财政支持,提高补贴标准;加强立法,建立相应的法律救济机制,实现新农保有法可依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新农保对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并发现,对于60岁以下的参保居民,新农保并没有显著影响他们的储蓄率。由于大多数居民的新农保缴费额仅为100元,预期未来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较低,因此无法通过财富替代和降低风险的渠道减少家庭储蓄。与此同时,本文发现,新农保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的储蓄率,这些老年人不需要缴纳保险费而直接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领取额(约每年660元)占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了22.4%,直接为老年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新农保要更大程度地起到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激励人们缴纳更高的保费,提高新农保的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