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导致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如何节约用地.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贯彻“建筑节地”理念.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占用耕地状况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入研究、探索和建立城市建设节地型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比较成功的城市节地模式——长沙城市节地模式的背景、基本原理、取得的综合效益以及推广与应用基础上,结合其他在“节地”方面较有成效的城市节地方式的考察,按照节地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节地模式总结、提炼和归纳为3种模式,即平面节地型(向地面要密度)、立体开发节地型(向立体空间要地,实行地上地下立体利用)和时间节地型(抓好开发时序,让闲地活起来),并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可供各地因地制宜地进行节地型城镇建设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鹰  文先明  郭娴 《经济地理》2006,26(6):1042-1046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与地区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湖南城市化发展进程出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总体用地结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还没有构建一个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制度框架,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存在多个方面的制度障碍,甚至于在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明显的制度障碍,这些障碍严重地限制了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面临最为直接、最严重的制度障碍是:1.户籍制度障碍。进入城市就业的异地农村居民不能公平地得到城市户口,而拥有城市户口是享受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中国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是要求农民工在城市中必须购买商品房或者自建房才能够申请到户口,城市政府不承认农民租赁房屋属于“合法固定住所”。但是…  相似文献   

5.
巴曙松 《经济》2012,(3):16
展望2012年始的下一个十年,尽管市场广泛担忧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动力会趋于衰竭,但从城市化、土地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中国经济仍然存在有力的支撑因素. 第一,原则上,地价上涨空间的临界点是农地转为工商业用途的边际升值空间为0,这时土地资产完全进入存量配置阶段,下一个十年中国也未必会到达这个阶段.这里原因是:以建设用地占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两大指标衡量城市化的效率,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效率仍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大部分中西部省区市,如果启动有效率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仍有可能开启新的一扇窗,土地的货币化与资本化进程尚未结束.从当前的数据和条件简单推测,中国经济历史中的20世纪70年代属于“西三角”即它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最高,增速最快,其后的两个十年分别属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按照目前的这种增长态势,下一个十年“西三角”有可能重新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6.
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相似文献   

7.
甘宁  彭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4):226-227,232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以空间集中形式进行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载体,城市化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城市用地效率不只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制度与经济已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城市土地用地效率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以及强制征地、补偿和收益分配措施的不公平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梳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减少与质量上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农业和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实行节地战略已经时不我待。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障碍,实施节地战略必须破障前进,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实施节地战略的构想与建议、以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节约用地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10.
近15年来杭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为例,基于Landsat的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专题信息,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各地类重心的转移,分析1995—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5年来各类土地在数量上呈现四增一减一平的趋势,空间上朝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各类用地之间相互流转的过程较为复杂,变化最剧烈的是城市绿地,转移量最大的是耕地。3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增速逐渐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4各类用地重心均有偏移,建设用地和湿地的重心偏移距离最大,林地偏移距离最小。51995—2000年,杭州土地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出现向钱塘江以东区域扩张的态势;2000—2005年是土地城市化进程最快、旧城改造力度最大、耕地锐减的时期;2005—2010年则表现出城市规模扩张与内涵挖潜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简要介绍,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并结合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呼和浩特市12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影响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外资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增加扣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嘉峪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嘉峪关市未来土地利用发展需求,和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构建了循环生态型土地利用战略。对嘉峪关市现有的用地模式进行调整,设计循环经济用地模式下的调控指标体系,制定出土地利用总体调控政策,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近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加快和土地利用的急剧变化,城市“热岛现象”和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气候环境变化及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并就城市如何根据气候变化制定合理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萍  杨钢桥 《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1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的必然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尖锐,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特点,从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为干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制约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由90年代前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90年代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上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土地存量作为投入变量,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人口作为产出变量,利用地级以上247个城市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计量结果表明,只有6%~12%的城市处于产出效率前沿,而88%~94%的城市处于非前沿面的无效率生产点上;2001年和2003年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集中在50%~70%之间,2005年60%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于50%。显然,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粗放特征,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逻辑及其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余吉祥  沈坤荣 《经济研究》2019,54(4):116-132
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讨论中国"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机制及其后果。制度背景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受制于从中央到地方的指标分配,依次包括了"总量指标的地区配给"和"区县指标的用途配置"两个阶段,住房市场因此受到多级政府指标配置行为的叠加影响。理论模型揭示了财政激励下区县政府对指标的用途配置逻辑以及城市化激励下省级政府对指标的地区配置逻辑。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房地产市场上上演的"中国故事"可概述为:逆人口集聚方向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配给模式,叠加偏向工业的用途配置模式,对居住用地供给和住房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挤压效应,导致"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不少同志认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当前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有体制上的计划排斥市场、政策上的城市与农村隔绝,也有理论指导上的偏差;特别是:机械地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以农民破产为代价从而把农民束缚于农村;片面地强调“大城市病”,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的扩大.这在今日已经阻碍现代化进程,必须及时转变,努力培育大中小结合的立体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