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茜 《经贸实践》2016,(2):91-92
近年来,互联网的爆发式成长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现实的商业形态,同时,货币形态也在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支付体系由传统方式向电子支付演进.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通过对其近几年交易额与货币供应量的观察,发现其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以第三方支付货币电子化代表第三方支付,货币乘数代表货币供应,然后以它们为研究变量,基于2010年到2014年季度数据,探讨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效果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供应具有替代作用,其中对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的作用明显,对定期和储蓄存款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逻辑对进行货币的演进及其影响进行论述.货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演进,同时货币的职能在货币的演进中,其强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强度,不同职能强度的组合够代表不同的作用力,作用于经济.货币演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中的痛苦,特别是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网络货币是经济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未来金融支付结算的新模式.网络货币的出现将加快货币形态的演进,改变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及货币流通的速度和结构,给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出现的网络货币是由各大门户网站发行的支付工具,具备一定的货币特征.但是,从本质上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对货币体系还不构成危害.因此,我国要加强货币体系管理,迎接网络货币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Q币不是货币     
Q币的大量使用引发了很多经济学家关于Q币与货币关系的争论,本文正是从货币本性的几个方面(货币职能,支付方向,支付范围,发行主体,发行目的)分析Q币与货币存在本质的区别,不能将Q币看作另一种形态的货币.  相似文献   

5.
邹立金  宋维龙 《时代经贸》2010,(12):162-163
本文通过理论逻辑对进行货币的演进及其影响进行论述。货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演进,同时货币的职能在货币的演进中,其强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强度,不同职能强度的组合够代表不同的作用力,作用于经济。货币演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中的痛苦,特别是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6.
货币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商品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虽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演进,货币本质在客观上却是恒定的。目前,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解释,都不能贯穿所有的货币发展阶段,而显露其局限性。从货币职能入手探讨货币本质,人们会发现:交换媒介是货币的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它的前提条件;人们一直忽略了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价值表现;货币本质是纯粹的价值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交易活动是基于交易的合约,而这些合约中很多都规定支付的形式为货币,即货币是一种合约工具。这可以从货币的产生以及其形态演变过程看出来。通过回顾经典货币理论,并用合约理论的模型研究发现,正是货币的合约功能使得其在形态变换的同时其基本的作为合约工具的特性未产生改变,只是以更节省交易费用的形式来实现其签约和履约的职能。而如果这种基本合约功能不产生变化,将作为未来货币形式的多种新的发展方向的一种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与企业货币都是网络经济促生的新事物,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在界定电子货币与企业货币概念的基础上,从发行主体与发行机制、货币的内在性与可赎回性以及支付方向与支付范围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种新货币形式,进而从货币的基本职能角度对两者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货币虚拟化发展趋势及其功能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新 《经济学家》2001,(5):109-113
货币形式在货币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分离,三次大的变革与飞跃,并呈现出不断进化、社会化和虚拟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货币功能的历史变异:价值尺度从名符其实逐渐演变成名不符实,以流通手段为主逐渐转化成以支付手段为主,货币贮藏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功能,并呈多样化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必将向世界一体化演进最终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0.
徐玉生 《江南论坛》2000,(11):27-28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众所周知的是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对马克思充分阐述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成为市场中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了。本文认为,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可以看作是货币的第六种职能,也正因为货币的这一职能,使货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拥有货币,就拥有生产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首先是因为货币的职能发生…  相似文献   

11.
如何界定电子货币这一新型货币的性质并分析其职能,是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界定电子货币的货币属性,分析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及分析其“内在价值”时,应依据马克思主义货币观。电子货币虽然是一种“竞争性”货币,但它并没有内在价值。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没有推翻“符号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并不具备内在价值”这一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货币的全部职能而不仅仅是流通、支付职能来看,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良币驱逐劣币.格雷欣法则虽然错误地解释了货币替代规律,但却道出了货币单一化的根本原因:统一的市场需要统一的交换媒介.货币单一化的所有制基础是国际所有制由私向公的不断转化.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步进化为世界中央银行,如果经合组织实现了货币单一化,就可以确认全球货币单一化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3.
孙国峰 《经济研究》2019,54(4):182-198
本文从逻辑的原点出发,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货币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是组织生产。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作为无限跨期价值尺度的一般性债务。从货币创造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货币的演进历史,质疑了传统理论描述的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进过程,提出信用货币是历史上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货币演进历史的主要脉络是:私人信用货币—政府信用货币—银行信用货币。最后本文分析了对银行货币创造的约束,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央行约束与银行反约束在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货币霸权更替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演进,处于货币金字塔顶端的货币的霸权不断增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机制制约美元霸权.鉴于在短期内无法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维护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引领数字企业商业生态变革,区块链技术赋能的私人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数字货币颠覆了传统的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私人数字货币的潜在经济影响主要包括:导致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垄断、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颠覆传统货币支付体系.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定货币的影响主要包括:削弱主权国家货币地位、诱发铸币权由政府向企业转移、降低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对国际私人数字货币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中国应突破现有数字技术瓶颈,加快中国法定数字货币落地;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国际化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整合数字企业力量,探索中国数字货币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求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研究兴盛不衰的命题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近百年来货币供求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脉络,剖析了货币理论研究“重需求,轻供给”格局的成因,并研究了未来货币供求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规模扩张迅速,对传统的货币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我国货币供给的管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基于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决定货币乘数因素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建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替代率、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使我国狭义货币乘数减小,广义货币乘数增大.  相似文献   

18.
段银霞 《经济论坛》1999,(14):20-21
关于储蓄存款中货币的职能,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储蓄手段论。它认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把货币当作财富的社会形式保存,货币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人们贮藏货币除了手持现金外,还以各种存款的形式集中于银行,储蓄存款是贮藏货币的形式之一。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实质是保存价值,储蓄只不过把这种价值的保存集中于银行。所以,撇开储蓄也是一种信用关系不论,应当认识到储蓄是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表现。二是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论。这种观点认为,看货币是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只能从它对…  相似文献   

19.
货币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内外生争论已持续半个世纪,近年来陷入了“贷款创造存款还是存款创造贷款”的迷局。本文基于货币和信用的关系,试图破解这一迷局。货币(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都是经济主体之间结成的借贷关系,但货币的信用级别要高于一般商业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根源在于,由于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需要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银行信用来代替和清算,通过信用升级来降低风险。当货币供给与一般商业信用的升级和清算需求不一致时,货币支付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的转换、金融产品等准货币与货币的转换会缓解甚至消除货币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在当前货币金融制度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本质也不能否认其外生性,货币供给兼具内生和外生两个创造渠道。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主要从货币需求分析出发,形成了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模型、弗里德曼货币函数等一系列经典理论模式.但是,这些研究模型中,持有可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都是无收益货币的负相关因素.至于是否需要有一部分货币专门用来服务金融资产,至少迄今为止,尚无这方面系统的科学论证.文章提出的货币分解理论,试图从理论上对该问题加以探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多重职能.因而表面同质的货币必然有着内部的异质分工,这是货币分解的基本逻辑.文章采用货币供给侧分解方法,按照货币的流向把政府发行的货币分为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和流入虚拟经济的货币;实体经济货币包括交易货币和交易准备货币,虚拟经济货币包括储蓄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货币数量随着货币需求动机的不同而有着动态变化,这样就引入了货币流动的动力机制.货币分解理论揭示了货币存量与流量的相对含义,涉及政府、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等市场参与者,同时也与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市场发生联系——传统货币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特殊情况,能够涵盖现有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并较全面地解释了"中国流动性之谜",可以成为货币理论的统一分析框架.该理论对现实经济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对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