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对于保证证券市场高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运行较好的只有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指标。本文通过对我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8):110-113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更公平。经过两个月的修改完善,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下称《退市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曝光的视角,将具体化的股东声誉和公司声誉作为逻辑切入点,探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职能的新途径——声誉治理。实证结果表明,大众媒体通过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形成股东和企业声誉,以声誉机制为途径,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利益掏空行为。股东声誉指标越接近,上市公司知名度越高,大股东利益侵占金额就越小,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也越少。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声誉治理,应引导大众媒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并抑制大股东权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4.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4):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3):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问题 (一)上市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从微观角度出发,公司治理模式是个制度的安排:从宏观角度出发,它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发展程度、社会背景、法律文化观念等息息相关。中国企业一直受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计划模式的影响和约束。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中“一枝独大”现象严重,国有股比重过大且不能自由流通,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股份占少数。所以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上,要借鉴美英、德日模式的长处,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频频无视退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期,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首度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所谓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即指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有效治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湃 《经济管理》2007,(18):80-83
股权分置格局下“一股独大”使内部治理机制扭曲,市场监控乏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缺位,导致外部治理缺失,使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然而,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多层次代理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认为,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应以内部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广浩  马朝 《经济视角》2012,(4):140-142
本文以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占比最多、具有代表的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治理结构法定范式为主线,以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初始条件为逻辑起点,在《公司法》视野下对国内家族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法理分析并提炼出治理问题。最后针对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特质提出相关法律对策,结合国外经验和中国实践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提供微薄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完善公司治理有赖于有效的资本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市场经济中,有效的资本市场成为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主要路径依赖,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形成有效的约束,不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不建全,除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有关外,还与公司运营的资本环境的不完善有关。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有赖于有效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频繁出现中小板上市公司创始团队通过盈余管理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公司长远利益和中小股东权益,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问题.本文以此问题的提出为研究的起点,选取YS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余管理为典型案例,分析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提供借鉴.案例启示,在公司外部治理层面,中国证监会应完善公司并购、退市、限售股解禁等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引导公司持续经营,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在公司内部治理层面,建立健全内部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12,(8):110-111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更公平。经过两个月的修改完善,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下称《退市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此次排名目的性非常明确,首先给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号,使企业治理公开化,从而强化市场声誉对企业的约束力度。其次,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根据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评价结果,从治理和管理的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不断上升,其对待公司治理的态度从消极的间接治理逐步转为积极的直接治理.但由于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证券市场存在缺陷,导致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监督效果也不理想.为此,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和谐治理作用,必须优化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资本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健全,市场主体法律意识不强.<证券法>第49条规定,上市公司丧失<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其股票应依法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但是由于在上市公司退市问题上没有制定具体细则和明确的退市条件,难以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此外,对场外交易法则,对上市公司退市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退市公司的监管,以及退市后恢复上市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对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也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8.
孙学亮 《现代财经》2005,25(12):47-49,54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是证券交易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净化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股份公司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上市过程有过多的政府干预色彩,因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应有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断政府与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直接联系,为上市公司退市提供一个足够的外部空间,成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声誉与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模式的中外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莲 《生产力研究》2006,(1):141-142,202
本文通过中外公司治理模式在股权结构、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设置、资本市场环境三方面的比较,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机制失灵,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缺陷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缔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打破“内部人控制”以及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