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县域农民纯收入增长差异及其演进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6—200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典型调研资料,从时间、空间及时空三个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区域差异及其演进格局,根据108个县域1996—2002年、2002—2007年农民收入年增长量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型区划分,逐类分析各类型区农民纯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了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格局形成的成因。结果表明:低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和东部,空间布局近似"Y"字型,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收入;低农民收入高增长速度区分散分布于河南省中部、北部、南部、西部,紧邻市辖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收入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高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区位于郑州都市圈内,紧邻郑州市,近似环状布局,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较大;高农民收入高增长速度区位于郑州市,紧邻郑州市市辖区,农民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增收渠道逐步多元化。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地理区位不同和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是农民纯收入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相结合,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影响因素3个侧面对1997--2010年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受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明显;区域相对差异总体上呈缓慢扩大趋势,绝对差异呈现波动性缓慢扩大趋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显著,高值区在赣北及赣中集聚,低值区在赣南集聚,集聚呈两极分化现象;收入水平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差异有不断增大的迹象;重大自然灾害、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区域发展政策及矿产资源等都是影响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一、南宁市农民纯收入结构变动分析2005~2012年,南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80元增长到6777元。分析其内部结构发现,南宁市农民纯收入属于典型的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为辅,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财政转移支付,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巨大的政策空间。南宁作为西部民族欠发达地区,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农民收入区域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2,32(11):105-112
采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对江苏1995—2010年间县域农民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农民收入和增长速度的总体格局及热点区演变态势进行探讨。江苏县域农民收入绝对差异波动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县域农民收入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收入增长格局极不稳定,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在苏南和苏北地区间阶段性变迁,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减弱,随机分布态势增强。在从经济地理区位、产业和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政策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县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是影响贫困发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针对贵州全省及36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和14个非少数民族贫困县近七年的贫困发生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及收入分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程度,并在假定收入分配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收入分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程度,从而说明了经济增长是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县贫困发生率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提高,但其中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的情况比较突出。因此,对现阶段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对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县域为单位,以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三个评价指标,研究了2000年到2011年湖北省区域经济时空格局差异。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的方法,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县域相互位置关系和经济结构因素是区域经济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地形、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率等自然社会因素也对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各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进行了经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上差异均显著,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则在收入弹性上差异显著,价格弹性差异甚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集中供暖地区的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非集中供暖地区电力需求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则主要受到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凌 《当代经济》2009,(19):164-166
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增收难度加大,成为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困扰.文章对1997年至2006年影响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个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农业总产值关系最为密切,其余依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GDP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等因素,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引起了理论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1985-1999年农民纯收入结构变化速度的分析,发现劳动收入增长速度最快,支撑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牧业等传统农业收入的下降,产生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的下降则是农民纯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农民收入,重要提高农民的劳动报酬收入;调整,优化农业部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农民取得稳定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增强。山西省也显示出这种趋势。1986年山西省农民的人均外出收入是46.33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11%,到2002年,农民人均外出收入达到616.37元,占同期人均纯收入的26%,外出收入增加额对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9%。大量数据表明,外出收入逐步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翔 《技术经济》2004,23(1):30-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下降了6个百分点.分别是8.91%和2.89%(扣除物价因素)。这其中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下降所导致的.1998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出现的首次下降。在农村居民内部人均纯收入水平分配差异也逐年加大.半数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处在平均水平以下。以中等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为100.最低收入组与中等收入组和最高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ESDA-GIS、空间变异函数、重心迁移与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2000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空间异质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中部南方北方的趋势,具有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关系,存在空间集聚特征。11年间,城乡收入比的重心向东北迁移;收入差距显著减小的地区多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而黄河流域是收入差距显著扩大最集中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冷点区大幅扩张而热点区大幅收缩。地级城乡资本投入比,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城镇化率和空间滞后变量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劳动力比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务工地区、务工时间、务工种类及收入水平上的表现,进一步建立收入决定模型,探究造成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男女劳动力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歧视造成的;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收入,但人力资本对性别之间收入差异作用较小;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板数据的河南农村文化消费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俊杰 《经济地理》2012,(1):37-40,70
利用2000---2009年河南各省辖市的统计数据,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区农村文化消费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收入地区农村文化消费对价格和收入反应更敏感,而中低收入地区则受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较深,这说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所处的消费阶段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到这种阶段性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亚平  李伯华  李吟  罗宇航  常昊 《经济地理》2011,31(10):1703-1709
根据2000-2009年湖南省统计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现状分析、因子分析和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显示: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全国排位居中,在中部地区居高;长株潭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在全省绝对差距最大,相对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差距持续加大,相对差距增长近年趋缓。因子分析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影响最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区域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影响最大;城乡居民收入、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和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均与湖南城乡收入分配绝对差距动态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照此下去,城乡收入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只有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1%)略高于城镇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0%)发展时,湖南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才会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就是要想尽办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04年个别省份农民的农业收入比重因政策性因素有所回升。但从长远看,农民收入结构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分析入手,找出对策,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继续较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建省1999-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从福建省58县市、9地市、五大区域三个层次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σ收敛检验、绝对β收敛检验、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58县市和五大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9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以后开始呈现出σ收敛趋势和绝对β收敛趋势;1999-2012年间福建省58县市、9地市、五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