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客观要求,但由于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在地区间存在差异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特定目标动机的存在,使得污染问题伴随产业转移而影响了转入地的生态环境.结合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现状,探讨污染产业转移的成因,认为现有政府规制方式失灵,提出了解决污染转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财政透明不仅能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还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地方政府对FDI的吸引力.本文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察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一是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即无论是本地区抑或邻近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本地区吸引FDI流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中,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比在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使我国政府通过财政透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且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FDI竞争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上讲,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将促使发达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影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以及体制转轨时期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保护。目前,有助于这种产业转移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在阐述产业转移与生态循环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提出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污染损害中受害人因地位的悬殊及污染的跨界特征很难获得有效赔偿。通过跨界污染损害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跨界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地方政府实现赔偿的方式主要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生态补偿及环境责任保险等。鉴于现有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再次修改,中央政府可积极推动完善各级政府主导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方案,使环境受害者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似文献   

6.
资本异质性导致同样数量的FDI可能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激烈引资竞争的客观事实,笔者从FDI质量角度出发,使用我国1998年~2008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引资优惠竞争对FDI质量及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旨在获得更多FDI的引资优惠竞争能够提高地区FDI数量,但同时也会降低FDI质量;FDI质量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引资竞争加剧将弱化FDI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代际环境公共物品是一代以上人共同享用的环境公共物品,其供给机制应当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其他供给来源为补充.然而这些年来通过FDI途径的污染产业转移,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影响了代际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究其原因,政府缺陷是主因.为确保代际环境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就要将对FDI的利用纳入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其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制度供给职能,以制度供给克服政府缺陷,并促进代际环境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而社会力量则可使之成为政府供给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污染产业转移、区域环境损害与管控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学建模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污染产业区际转移与环境损害地区差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产业呈现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分散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污染产业转移对环境损害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环境相对损害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因素对环境损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这为探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但不承担沉重环境损害代价”的可行路径及管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6):58-70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产业布局调整: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逐渐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碳市场的建立是否会加剧高耗能产业内移的趋势,强化中西部的"污染天堂"效应?能否通过优化碳交易机制的设计,降低"污染天堂"效应,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比了不同减排政策机制对排放主体的激励作用。同时,借助区域间CGE模型(IRD-CGE)对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模拟和验证。分析表明,相比于强度减排目标,建立碳市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天堂"效应,还能够提高中西部工业化转型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同的排放权分配方式也会对产业转移造成影响:通过拍卖分配排放权更有利于降低高耗能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集聚,同时普遍地提高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结合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构建“FDI-自主研发-雾霾污染”逻辑框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全球化影响雾霾污染的机理与效应。研究发现:①FDI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增加雾霾浓度,通过绿色技术与自主研发两个渠道有利于减霾;②FDI和自主研发协同在导致产业结构污染化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绿色技术效应;③FDI对雾霾污染具有动态影响,当地区迈过一定经济发展门槛后,FDI对环境的影响由“污染天堂”效应转向“污染光环”效应。同时,FDI的“污染光环”效应随地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而增加;④雾霾污染在空间维度、时空双重维度上分别呈溢出效应和警示效应,且FDI通过环境“逐底竞争”和产业转移等途径加剧周边地区雾霾污染。因此,在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创新驱动、联防联控等协同努力,可规避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风险,实现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1.
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双重”环境外部性特点,且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集聚发展业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备受关注。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5个省份再生资源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分析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3个区域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总体呈现“非标准倒U型”关系,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化发展总体上加剧环境污染;我国东、中、西部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不同产业集聚发展阶段,产生差异性环境污染效应。在此基础上,从差异化配套政策、环境规制、市场环境和回收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再生资源产业生态化集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跨境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事实,一方面具有用来解析FDI以投资行业偏好形成跨境环境问题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从FDI对中国的投资结构可以判断,FDI偏好投资工业部门以及工业中的污染密集型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10年中国9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2006—2010年数据探讨环境管制是否有效抑制外资进入与污染排放。结果发现:(1)FDI能带给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2)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3)产业结构会加剧污染的产生。(4)当地工业总产值过高,使得污染严重,会使得外资转移到西部与中部低GDP区继续去污染。环境管制虽抑制了FDI进入投资,却无法使污染达到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FDI的环境效应进行了整体分析,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FDI、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进行了区域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环境产生了负的规模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正的技术效应,但FDI对区域间的环境污染程度则有不同表现——东部地区污染程度加重,中部和西部则相反。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整体上环境污染程度趋于好转。对此本文提出了要提高引资质量和引资标准,调整FDI投向,加强环境管制,转变政府引资思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6-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回归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FDI均产生了碳减排效应,但中、西部地区不显著;三大区域GDP均具有碳增排效应。分样本区间进一步分析表明,三大区域FDI碳排放效应呈现由增排到减排动态变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特征更为显著,满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特征。最后,结合地区差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environmental policy stringency in a two-country model with trade costs, where FDI could be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and both governments address local pollu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taxes. We show that FDI does not give rise to ecological dumping because the host country has an incentive to shift rents away from the source country toward the host country. Environmental policy strategies and welfare effects are studi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arameter values support FDI to be profitable.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激励政策和相关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胁迫,生态的危机,这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急需考虑并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激励政策和相关措施,但由于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等因素的存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为了探求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进一步考虑财政补贴、税收、罚金等系数对企业支付函效的影响,在更为一般的条件下分别建立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完全信息条件下静态博弈模型和无限阶段重复博弈模型,并且讨论了多种因素对局中人的影响,并导出企业的最优策略和纳什均衡解,以揭示环境治理政策设计的经济机理和提出优化我国节能减排政府政策设计的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为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政府政策设计的效果提供理论论证和现实见解。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也越来越突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者,这是企业典型的负外部性行为。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企业典型的经济理性,使得企业并不会有效内化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外部成本。这是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表现,也是市场失灵的结果。这需要政府的介入,实施环境规制。但政府并非是完美的,在环境规制过程中出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和政府行为的外部性等现象,这也是地方放政府“经济理性”的表现。其互动结果使得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环境污染的保护伞,这是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进一步造成环境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Does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Increase Policy Innov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promotes policy innovation because it allows for several simultaneous experiments by local governments. However, this ignores a learning externality: successful policy experimen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all governments. Local governments will ignore this externality, but a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t into account. This article uses a social learning model to compare policy innovation under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Centralization leads to more policy innovation if the local governments ar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or large in number. However, decentralization may induce more policy innovation if there are multiple experimental policie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分权机制下,政治和经济双重激励使地方政府竞相降低税率吸引FDI流入,本文考察了这种税收竞争的策略性及其对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模型表明地区间策略性税收竞争将通过降低外资质量影响FDI经济增长效应。使用199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间外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税收优惠对FDI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并且税收优惠幅度越大,阻碍作用越强。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以使地方政府放弃对FDI的盲目追捧,转而注重FDI质量,提高FDI对国民福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