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重点研究与探索的内容之一,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发展前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成立学生创业工作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性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感受创业教育,为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12)
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中显示,管理类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引导管理专业学生实现创业就业梦想,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文章从"互联网+"对创业就业的影响出发,着重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的基本路径,以期为学生创业就业、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以及专业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基层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学前教育尤为突出.高校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为基层培养师资的办学目标,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开展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基层创业的思想引领,整合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创业能力、创业品格、创业信念,引导更多的毕业生返乡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4.
民办财经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成为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相应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能使民办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实现专业领域创新或是创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宇  宣雄智 《经济师》2023,(11):149-151
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就业创业教育是根据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特征需要而实施的教育,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并增加社会竞争力。文章分析了涉农专业就业创业的特点与优势,指出高职涉农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存在核心价值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教学队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思政教育在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过程中可以发挥的基础作用,提出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培育“三农”情怀、塑造就业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和构建实践平台等路径提升就业创业教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培养工管类学生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人才的紧缺,既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造成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是当前解决就业难题的必要选择。在分析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三梅 《经贸实践》2016,(15):82-83
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生不仅仅作为工作者,同时更应该成为岗位创造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均重视不够或操作性欠佳,尤其是在新建本科院校或独立院校中,开设此专业不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改变该专业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尤永红 《时代经贸》2009,(7):140-141
培养人才,目的在于就业、创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毕业学生不就业是学生的择业观念、创业观念的问题,也是学校专业结构,教学质量,职业指导、创业教育的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学校研究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3)
重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缓解环境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环境科学专业的整体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环境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环境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探索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开设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电子商务岗位技能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电商就业技能;改变培养方式,设立实训平台,引企入校,课岗融替,让学生在企业的实战工作中去锻炼学习岗位工作技能;设立创客平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改革,实现了精准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培养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了青岛黄海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升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协调性提升作用。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结构,增设与就业创业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并运用灵活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效果,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升理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创业现象越来越普及,已将创业作为毕业后就业去向的重要选择之一.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家庭经商背景、高校创业培养,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财经类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树立高远的创业理想,养成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打下坚实的创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5)
针对目前新能源产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下,结合本专业特点,培养符合新能源发电产业多方位的、多层次人才。同时,促进本专业的课程调整,增强专业活力,打造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项目实施后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商务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专业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近些年,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越来越兴起,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逐渐增加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教育内容。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由于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与创业息息相关,相较于其它专业有着更坚实的创业基础,并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创业意愿较强烈,研究该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的问题有助于从点到面推广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背景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对就业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12)
经济新常态下,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状况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状,探讨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问题,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校企拓展合作空间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3,(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创业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一种选择,由此产生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作为创业教育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中有重要地位。文章从管理整合力的视角出发,在对国内外企业家精神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广义管理整合力的内涵,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丽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55-256,282
创业可以带动就业,而中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以认知体系、情感体系、创业能力训练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构建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志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已成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连接课堂和业余生活的重要作用。高校社团种类繁多,但真正为了学生就业、创业而建设的社团少之又少,本文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专业学生社团为载体,分析了专业社团发展现状、问题,对今后的社团建设目标和发展途径给予了建议,以期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提升高职旅游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中职生旅游专业毕业生有效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转换能力;加强课程间的融会贯通,使课程效益整体最优化,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层次;创新课程形式,提高学生就业的吻合度等方面对深化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