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旨在围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谈谈计划和市场作用的覆盖范围及如何覆盖的问题。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指为了保持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国家根据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协调发展的总体需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手段自觉地调节社会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和市场供求关系,以此去引导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方法。它不仅包括一系列的经济调节手段,而且包括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计划调节的实质是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为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的自觉平衡而采取的控制手段,它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我国社会主义目前建  相似文献   

2.
<正> 本刊编辑部5月29日在北京召开小型座谈会,就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机制问题”的研究交换了意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把经济机制与经济杠杆问题提上了日程。现在要讨论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研究经济机制和运用经济杠杆的问题,而是如何研究、如何运用的问题。国家计委经济调节局罗精奋提出,需要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的条件和环境。他认为,经济运行有惯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动态》2001,(5):9-79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闻潜的专著《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已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题是,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如何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其核心是建立“适度调节理论”。对于中国经济运行,作者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样向点:第一,在市场方面,应准确把握中国市场的性质和走向。作者根据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将市场分为三种,即高位价值支配的市场、中位价值支配的市场和低位价值支配的市场。而我国目下的市场是由高位价值支配的市场,中国市场的正确走向应该是由高位价值支配的市场向中位价值支配的市场转化。第二,在经济运行的机制方面,要妥善把握经济运行的启动机制。启动机制在经济运行上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但是经济运行的动力和导向,还是实现适度调节的唯一途径。在经济转轨时期,在启动机制上,迫切需要做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成从投资启动向消费启动的转变。第三,在宏观调控方式上,必须重视和正确把握政策调节。政策调节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调节不同,它重视的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它的优势是可以让市场和政府同时发挥其基本功能和优势,而不同互相干扰或牵制,政策调节是唯一与市场经济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经济运行的模式已经问世,这就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这一模式是经过几年改革实践的产物,它包括两个序列,即国家-市场-企业,企业-市场-国家。在第一个序列中,国家以市场为中介进行管理。在第二个序列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国家和市场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使经济运行。因此,国家的管理是其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关键,而国家对经济的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则是这个关键中的关键环节。在国家的监督职能中,工商行政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工商行政管理在这一模式中的地位、作用,无疑是人们注目的焦点。本文拟就对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下强化工商行政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在讨论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和税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的过程中,对税收同财政和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在考虑税制改革时应首先把税收看成重要的经济杠杆。一是认为税收历来首先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也不例外。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须把税收放在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上去考察,研究税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逐步由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化。但是,财政在直接控制经济的作用弱化的同时,运用经济杠杆,间接调控国民经济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这很不适应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对财政的需要。财政要加强其调控国民经济的职能,就必须首先加强财政自身调节平衡的机能。其次,必须加强对社会经济的间接的调节功能。财政不论是加强自身的调节能力还是间接的调节能力都需要合理地运用财政信用这个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7.
在间接控制体制下,价格究竟是不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实现间接控制的经济杠杆,目前理论界还存在着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价格是国家实现间接控制的经济杠杆,另一种意见认为,价格不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杠杆,它属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变量。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都没能揭示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的总体特性。  相似文献   

8.
金碚 《经济师》1996,(2):14-16
国家财政在实施产业政策中的作用金碚随着中国经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强度明显减弱,这使得国家财政的经济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有效地运用财政经济杠杆来实施产业政策,是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必须为此积极创造条件。在我们看来,新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要按照商品经济原则重新构造市场主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不仅包括作为联结宏观与微观传导系统的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及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系统的建立,而且还包括以企  相似文献   

10.
一、在财政工作中,必须提高运用经济杠杆的自觉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们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运行,而长期忽视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学会掌握经济杠杆,并且把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这一方面来,应该成为各级经济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调节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正常运行,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以为无论是主张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模式,还是利用有市场调节的计划机制模式,或者实行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双重机制并存模式,都首先要解决好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和实现商品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中必然引伸出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它作为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功能、效应及其基本标志?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概括地说,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即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改革经济的运行机制,这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是共同的认识。匈牙利把经济改革称为实行“新的经济机制”,苏联也说要改革经济机制。在我国,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更是广泛讨论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下,经济的运行机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借助于指令性经济计划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机制。指令性经济计划直接规定着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活动以及众多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在我国甚至规定了个人的就业和某些消费品的分配。“计划就是法律”,各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具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是市场化国家通行的财政模式。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有效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五”时期,在我国加入WTO,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形势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任务,更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发展区域经济要处理好两对关系第一,要把握好区域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关系问题。区域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而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方式。它主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制规范来调节和制约经济运行中的各类矛盾问题。但是,不论经济运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文兵 《经济师》1995,(8):9-10
浅谈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焦文兵当代世界各国经济都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二元机制经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也正是要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所以,探讨计划和市场实现最佳结合,即实现二元机制的“凸性组合”,对我国经济的高效健康运...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一转变为整个经济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传统的宏观经济控制手段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因而,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新的宏观调节机制体系已成为我们当前紧迫的任务。财政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机制是建立新的宏观调节机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正确地分析与认识财政在新旧体制模式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尽快把财政转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对于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所要建立的新经济运行模式的总体构架上,“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具有局限性。第一,国家、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而不只是排列固定、单一走向的单调关系。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一种现象往往是多种经济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就在于各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杨永朴 《经济纵横》1990,(11):35-35
<正> 一、怎样看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是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舍此不论,仅就这一公式本身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也行不通。首先,国家调节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国家要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首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调节企业的供给需求,否则,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就是空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诱导和调节。其次,既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存在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两种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实际上否定了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价格补贴是财政分配和价格分配相结合,用以调节生产、消费的经济杠杆之一;是国家为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而采取的一项必要的政策措施。 价格补贴,通常是指由于某些商品计划价格差比价关系一时失调,财政对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亏损补贴。近几年来,由于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销售价格没有作相应调整,使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的支出急剧增加。一九八一年全国价格补贴总  相似文献   

20.
如何用《资本论》的逻辑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人以《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来拉开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距离,也有人用《资本论》研究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而简单地把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这些都没有从《资本论》的逻辑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必然性.《资本论》揭示了资本能够形成对人的激励,并有着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机制,但资本关系必然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造了资本运行的逻辑,它不仅借用市场经济继续保持对人的激励,而且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这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机制,不仅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且扩展了生产力的容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模式的意义越来越明显.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逐步清晰它的边界和完善它的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