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顺序原则存在明显冲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偏高、内部融资比重偏低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股权融资偏好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余剑梅 《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修正的优序融资检验模型和Odered_Probit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偏好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外源融资偏好,而在外源融资中更偏向于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权融资。通过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Roe、GDP增长率、金融机构对人民币贷款总和、3-5年贷款利率、不良贷款率、股票市值/GDP、换手率、现金流缺口均会对融资行为的选择构成影响,而市盈率、Tobin’sQ指标对于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浅谈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泉 《经济师》2004,(12):117-117,119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促进企业R&D投入,并进一步考察这种作用在规模、区域、所有权、行业等4种因素影响下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面临的R&D融资约束,并且这种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加明显;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未能有效刺激企业R&D支出;与高科技行业相比,非高科技行业能够从金融发展中获利更多,其R&D投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秀花 《时代经贸》2009,(5):146-148
【摘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自我积累较低、融资渠道不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股权结构是造成内源融资比重低于外源融资、直接融资中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应提高自我积累、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优化股权结构等相应措施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2009-2013年550家信息产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结合企业产权性质,实证考察了企业融资效率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私有产权控制型和中央控制型企业的融资效率显著高于地方政府控制型企业;私有产权控制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中央控制型企业,且均高于地方政府控制型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对企业R&D投入有积极的影响,对私有产权控制型企业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佟贺 《经济视角》2012,(6):43-45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凡 《经济管理》2005,(11):74-78
本文以44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对数单位模型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能力、股权结构、所得税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有显著的正影响;非债务避税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有显著的负影响;企业规模、成长性、业绩波动性、资本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12年中小企业板的51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高层梯队理论,实证研究了企业家风险偏好对R&D投入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R&D投入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这一结果具有调节作用。企业家越偏好承担风险,则R&D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本研究对进一步明确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异质性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企业管理层的任命决策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融资偏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对国内学者对融资偏好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归类。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偏好顺序和融资偏好影响因素两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显示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融资成本与收益、股权结构、管理者非理性、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市场完善度和行业等。但是多数以融资结构、资本结构等静态量来替代动态的融资偏好,对于融资偏好的内涵认识不清,可能造成结论的偏差。此外,有关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研究大多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而建立在计量经济模型基础上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分析较少。  相似文献   

13.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股票市场设立10多年以来,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出现了偏好股权融资,忽视债务融资的现象。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较低,债券市场不发达等,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形成企业盲目扩张的冲动。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会对其经营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权性质、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R&D强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我国2002-2004年度披露了R&D投入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性质、地区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投入对上市公司R&D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1)非国有控股(主要是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没有显著影响;(3)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与政府科技专项拨款等投入没有显著关系,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R&D强度显著依赖于政府科技专项拨款等投入.研究结果表明,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事R&D活动更多地依赖政府投入不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事R&D活动的自我激励可能更强,尤其是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方融资理论的简要回顾以及西方企业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描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符合现代融资理论,而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股权结构、融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上市公司来说,融资结构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东权益,而且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与安全运行。依据上市公司融资的常规优先顺序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偏好的现状、成因及影响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矫正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智猛 《时代经贸》2013,(22):115-115,119
上市公司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厩时也是企业经营决策所面临的重大考验,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融资往往遵循‘融资优序’要求,依次选取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融资结构,表现为内源融资比例普遍较低,外源融资比例普遍较高的状况,其中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重又明显高于债权融资比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选其中既有股权融资特有的属性所决定的原因,也有我国资本市场特殊性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柳松 《生产力研究》2005,13(12):189-191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三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了解读,指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原因,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数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期限条件下的债务融资和不同对象条件下的股权融资具有各自的优点;同时,通过对2007年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排序分析也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而公司盈利能力等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