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22,(1)
文章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为例,围绕高职本科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的目标,就风景园林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目标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梳理实施途径,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设计思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并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2,(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我国将"基础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慢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主要推广思政教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分析,将思政教学元素与会计专业相融合,做到专业教学中充分体现思政教学内容,同时,在思政教学中体现出会计专业要求,扩大会计学校中对思政教育的方向,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习总书记的教导,文章认为应该将思政教育融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论述了《基础会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含义以及《基础会计》中思政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作用,并结合课程内容就如何推进《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发挥好这个协同效应,必须首先厘清"课程思政"的内涵。文章以"思政"内涵为切入点,分析"思政"的概念、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进而从载体、目标、范围、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重点内容等6个方面来探析我国现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创新性实践,本文以大思政模式、微思政实践、社团作为分析对象,在总结河北经贸大学"学习李保国志愿服务小分队"精准关爱"启明星·知识点亮人生"活动开展及功能实现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认识与实践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讨论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隐性和显性功能,提出"感受性"大学生思政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3)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建设、协同育人的根本方向。文章以近年来高校学生精神相对颓废及会计实践中舞弊造假为背景,旨在说明高校在"教"与"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以德育人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文章从会计职业内涵、现状等方面出发,探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希望能为构建会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1,(1)
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现在的时代环境决定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推动着思政教学的改革,主张思政教育在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为此,文章针对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意义以及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丽丽  韩平  邬万江 《经济师》2023,(2):213-214+219
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有益补充,两者协同,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表及里,深层渗透,进而达到促进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统计是适用于多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很多学科和专业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基于统计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实践,梳理了七个融入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爱国情怀、专业素养等代表性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案例,指出了统计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阳燕 《经济师》2023,(11):168-169
课程思政将思想教育、政治理念、价值教育运用于专业课程中,科学地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想的有机结合。现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文章以经管类专业中资产评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改革的背景及目标,其次设计具体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将方案应用于资产评估学教学当中,最后根据实施情况总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意识形态教育复杂性的体现,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前提。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要素及教育理念无法有效衔接,与专业课程无法有效协同,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效果。高校应通过构建课程思政自上而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常态化师资互动、促进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协同育人、健全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机制四方面,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美展现出来,培育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基于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学生有效继承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确保学生有能力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课程思政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认识,科学构建人才培育目标体系。通过以正确目标为导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聚焦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生态情怀的培育、贴合现实社会的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基于社会大环境凸显行为实践四个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22,(1)
自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以后,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文章在阐述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寻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影响学生人生的课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事而化”的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价值、途径和方法,解决影响思政课教育效能发挥的瓶颈问题。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经济师》2023,(8):178-179
教育部印发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指导纲领,提出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搭建招聘与配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思政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学教辩做导结思”教学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乔莉 《大陆桥视野》2016,(6):171-172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扮演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从健全新媒体教育工作机制、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的机制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管理新媒体的水平.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改革,在此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是思政课程教改的重要任务。而在思政系列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其中专门进行历史教育的课程,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契合度很高,具有很大的融合可行性。“四史”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融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多层面进行分析,探讨融入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但也面临着削弱思政工作者的话语权、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冲击的新挑战。为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阐述,研究应对策略,以期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重要工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入手,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探讨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新路径,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酚指出的那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即通过网络媒体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趋利避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本文从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和缺憾两方面分析其特点,以便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回避、弥补其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