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自从诞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先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继承了前人的基础,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国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国家必将消亡。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是国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产生着使国家走向消亡的力量,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福泽谕吉国家观教育思想中有关国家独立与国家侵略的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影响,以揭示其国家观教育思想的矛盾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财政学家马尔科认为,公共财政必须从属于特定的国家类型。国家可以分为合作社型国家和垄断性国家。其中,合作社型国家观对布坎南早期财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垄断型国家观则为其构建宪政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借鉴马尔科的国家类型论将有利于我们探讨影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所必须具备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诺奇克是一名自由至上主义者,主张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诺奇克的国家理论就建立在其权利至上和自由至上的原则基础之上.他论证了"最低限度国家"产生的过程,认为"最低限度国家"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其发展经过了保护性社团、 支配性社团和超低限度国家的三个过程,最后发展为"最低限度国家"."最低限度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并没有违反自由至上的原则,因此是合理的、 正义的.同时,诺奇克进一步提出"最低限度国家"是唯一合理的国家形式的观点,认为罗尔斯式的拥有功能更多分配国家和拥有功能更少的乌托邦国家都必将侵犯个人权利,违反自由至上原则,只有"最低限度国家"才能最少的侵犯个人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体制理论介评及改革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四龙 《经济论坛》2005,(16):122-123
一、观点简述 审计体制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着国家审计制度的有效性与国家审计的质量。杨时展先生是我国专家学者中探讨国家审计体制的先驱者,1982年他以受托责任学说为基础认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应该独立于各级政府,向着取信于民、听审于民的方向发展。纵观我国的研究成果,先后形成了“立法观”、“行政观”、“垂直观”、“改良观”、“独立观”和“双轨制”等六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众说纷纭的国家观中,黑格尔以其独特、高度抽象、思辨的国家观在政治思想史中占有突出地位.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在历史上建立了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大师,黑格尔把他的国家与法的思想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法哲学原理 》一书中系统地阐释他的法哲学观点.按照黑格尔自己的说法,"这本书是以国家学为内容的……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 因此,我们可以把《法哲学原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看成是他的国家概念从头到尾逐步展开的发展过程.依托此书研究国家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从国家形成观,政权观维度对入手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超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最新演化形态——“全球化新阶段论”.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的"预设性"而言,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具有互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去探究生成性教学,理论上有很多优势,从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等方面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但在实践中,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基于知识本身、不同学科门类及度的把握层面又存在不少操作层面的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9.
我在“经济研究”1959年第一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阶段商品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一文中,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阶段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主要是指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现在我拟继续探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的发展和消亡问题,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和指教。现在来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商品”关系。对于这一个问题,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或说统一分配)的生产资料实质上已经不是商品,只是保持着商品的“外壳”;另有些同志认为国家在全民所有制各企业之间调拨的生产资料,同消费品一样仍然是商品。主张第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国家的进入或退出,抑或是宗族的复兴或消亡,在理解乡村政治的过程中,作者强调以乡村日常生活为分析起点,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还原事件中的权力真相.作者还认为,乡村政治就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乡村政治既是精英政治,更是生活的政治,是实践中的政治;了解农村政治必须要有充分的"现场"意识,进行更多"深度描写".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论与我国审计体系系统方法是在古代系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原理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它认为:(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结构决定系统的特性。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一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系统论创始人贝塔郎菲指出,“功能表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外部表现。职能内现结构和本质,外联环境和对象;本质决定职能,职能表现本质。审计有三大子系统———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据此,任何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闫永琴 《生产力研究》2008,(15):118-120
在西方,自从国家具有经济职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大致经历了"强大的中央政府"、"守夜人"、"适当干预的责任"、"新自由主义"及"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五个阶段。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围绕着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执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经济运行效果,实现着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与物质取向。  相似文献   

13.
吴静 《开放时代》2001,(12):77-85
"隐蔽的上帝"是戈德曼悲剧观最重要的前提,由此导引出了他全部理论的核心--"打赌".在对"此在"意义的发问中,它恢复了人与世界的统一,赋予了向希腊时期就被抛弃了的古典主义回复的希望,因而使得人的模棱两可的存在具有了有意义的悖谬性质.被打赌存在的"上帝"其实是一种关系,一种随着历时性发展而不断被建构的批判性反思关系.这才是悲剧观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倩倩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284-285,287
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的问题。在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反思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对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世界史上有着史无前例的地理、人口规模和多样性,同时也初步完成了向国民国家的转型。因此,全球对中国的历史独立性及连续性表现出了极大关心,"帝国"便成了说明中国的重要概念。帝国的特点是宽容与膨胀。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内外提出的将中国视为帝国的话语:朝贡体制论、文明国家论、天下观。笔者认为这些"作为帝国的中国"话语的共同点是,无法用西方的国民国家等概念来说明中国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另一个共同点是,虽然都强调与过去遗产的连续性,但并不一定与历史实际相符。这些话语的核心是重思中国,重构中国,因此,可以说是"作为计划的帝国"。为了既充分发挥帝国话语的优势,又能克服其不足,笔者特别强调了"周边视角",将朝鲜半岛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提出的"复合国家论"与帝国话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彭芸安 《时代经贸》2008,6(5):233-234
"法治"理论是西方的产物,其定义涵义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分歧.中国法家的"法治观"产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之下,是一种"战国法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普世主义法治的路径是相融通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流派问题,历来是一个为人忌讳的话题。近年来,它重新被提及,研究文章时有所见。人们已经意识到:作为文学运动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正常的文学现象,它是没有理由受到忽视的。只要文学没有停滞,文学流派就势必依照自身的规律产生、发展和消亡。社会主义时期理当是文学繁荣的时期,它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是否存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全部生产资料已归全社会共同占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要解决的任务就不存在了,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经济学就"消亡"了。如,罗莎·卢森堡在《国民经济学入门》中提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国民经济学是完成了的东西,同时也是作为科学的国民经济学的终结。"(1)在十月革命前后的一段时期内,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持类似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布哈林。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把商品社会(特别是商品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国家特色的姿态出现在经济学理论视野中。以政治经济学国家性为视角,可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同人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理解"特色"的合理性、合意性及其鲜明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符合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理论逻辑,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性是"特色"存在的内在机理。从人类社会发展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色"鲜明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国家"范畴讲出中国故事,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特色的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作用、特色的对外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下相维"的政府治理结构使得国家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能力推动了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创新,使其突破财力不足和效率损失两大制约,已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元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逆向激励问题可以通过政绩考核制度得到部分纠正,使其有可能在平衡区域发展中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专项转移支付属于"积极均衡策略",可部分纠正地方政府偏好错位问题;对口支援和干部派遣是两类特殊转移支付,它与国家能力的建设相互促进."上下相维"的政府治理结构对转移支付制度也产生不利影响,它使得财政资金配置易偏向显示性公共产品或发出显示性信号一方.增加"分类转移支付"统计分类并扩大规模,可兼顾发挥地方积极性与限定公共支出方向的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