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相君 《经济论坛》2003,(14):83-83
一、经济学的自身缺陷使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可能性会计学是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思想理论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因而,财务报告的产生势必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根据经济学家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其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经济资源的使用者即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成了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链中的基本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  相似文献   

2.
孙慧琳 《经济师》2003,(3):183-184
企业建立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州民营企业实行“委托-代理制”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大部分企业仍固守家族管理模式,难以打破封闭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受到置疑。本文在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委托代理现状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阻碍“委托—代理”制有效实施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家族制企业推行“委托一代理”制的若干建议,指出“委托一代理”制将是完善家族企业并使之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经济人理性”假定,设计出了精密、精巧、精致的委托代理制度,有效化解了现代企业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并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然而,现代企业实践已经证明,即使委托代理制度十分精密、精巧、精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问题。因此,必须拓展既有理论视野,从“经济人理性”假定拓展到“经济人+社会人+家庭人复合理性”假定,这样就能够实现委托代理理论视野的拓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双边对称信任数理模型表明:基于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可以进一步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改善企业运营效率。基于这一结论,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的具体路径是优化社会信任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5.
尚耀华 《经济师》2005,(9):170-171
文章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展开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经理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建玲 《经济论坛》2002,(10):47-47,45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根本源动力在于所有者(股东)的监督约束意识推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力量可大致归为两方面: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发布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约束需要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可否认,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但是仅依靠政府推动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往往会流于形式,实际运行效果很差,形同虚设。我国目前一些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原因概出于此。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从而产生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7.
企业激励与监督机制的模式分析及国有企业机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经济师》2003,(6):145-146
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 ,指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传递链中存在传递障碍 ,并提出企业的两种激励模式和两种监督模式 ,最后对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根福 《经济研究》2004,39(12):16-25
本文认为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单委托代理理论 ,主要是针对以股权分散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构建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 ,不适合作为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本文针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在已有的单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的分析表明 ,对以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上市公司而言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比单委托代理理论的解释力更强 ,更有利于实现降低这类公司的双重代理成本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还依据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就如何处理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理人)之间既需要合作又存在冲突的现实情况,为“没有显著控制权的所有权和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命题成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找到逻辑支撑。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委托人作为“强势群体”;而代理人作为“弱势群体”,却拥有“没有显著所有权的控制”,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效应函数)经常不一致,在委托人看来,代理人做出的决策不是最优的,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因此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机制,协调彼此的责、权、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委托代理理论主要从解决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和信号显示等方面解释了代理成本的节省和分担问题,从而从理论上为委托代理关系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与员工个人绩效评价的中间环节。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地位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功能也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是解决企业内部组织委托代理链上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特征,而两权分离可看作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所以委托代理理论成为支撑当前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如何确效设计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契约关系.实现代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风险最低、效益最高,也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理股票期权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企业需要经理股票期权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合同关系,这种“合同”不仅是指聘书所代表的“显性”的合同关系,而且也是指股东与经理之间在一些无法观察到的问题上的“隐性”的合同关系。这些难以观察的变量包括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对公司资产的关联程度以及对股东利益(短期的和长期的)的某种关心和追求方式以及信息的利用等。这些“隐性变量”构成了代理成本的主要部分。委托-代理理论告诉我们,降低代理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把经理的个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蕊 《当代财经》2002,(4):68-73
经营业绩评价的初始动因来源于们对经济利益的关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最大”、“最小”法则的必然要求;资本保全和资本保值增值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最小”法则的具体体现;两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了人们尤其是出资人对业绩评价重要性的认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了业绩评价的内容,尤其是现代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大大拓展了人们开展业绩评价工作的视野,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可见,“最大”、“最小”法则、资本保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模型在管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激励机制来诱导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从而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代理模型在管制研究中分为三类,形成了三类激励机制:(1)管制者-被管制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L-M”、“B-M”、“V-F”、“F-V”、“ISS”和“L-T(86)”机制;(2)国会-管制机构-被管制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L-T(93)”机制;(3)新近出现了一批将信息结构内生化的研究。这些对于研究我国的管制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立勇  张秋生 《技术经济》2003,22(11):37-38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一张由各利益相关人组成的契约网 ,是由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按照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以及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然发生代理问题 ,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①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拟合 ;②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善。前者的解决主要应从如何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统一入手 ,目前理论界对此已做过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期权激励 ;业绩股等 ,这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减少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就必…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内行政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决定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出现。要解决行政委托代理带来的“递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既不能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修修补补,也无法通过股份化从根本上解决,而应该将行政委托代理转变到经济委托代理上来。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公司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激励问题等作了初步研究,奠定了现代公司理论的基础;制度经济学家对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作了深入、系统分析,其结论直到今天仍是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理论、合同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突破及其研究方法引入公司理论中,西方公司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孙泽  於先虎 《经济师》2004,(2):18-19
腐败分子令人深恶痛绝 ,严惩腐败分子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单一地采取严惩腐败者的措施并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还需有效激励对腐败负责经常性监督的监督者。文章从构建腐败监督问题博弈模型开始 ,通过纳什均衡分析和激励机制的分析 ,引出“激励悖论” ,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对监督者努力的“激励相容约束” ,有效解决“激励悖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著名命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公司产权的分解与剖析,指出应当通过剩余控制权分配从而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事前的制度安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使得理论界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渊源及理论基础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进而说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设计则重在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制度安排,以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是指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本文就对农村实施“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