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落实中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审限制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诉讼效率和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途径。从举证时限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背景着手,分析举证时限制度的现状及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
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制度,反垄断民事诉讼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原被告之间存在严重的“证据偏在”问题,原告在证据收集及举证方面处于极其不利地位,导致了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胜诉难,对反垄断法的实施极为不利。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应有的制度价值,有必要通过丰富证据收集手段、缩小原被告地位差距、建立反垄断典型案例库及设立专门反垄断法庭等措施以破解原告举证困境,实现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救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侧重于刑事诉讼方面,但从近年各国的立法实践和司法实务来看,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非法证据,而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二者在一些制度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其在非法取证手段,证据排除范围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指,当某一行为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又损害个体利益时,可以同时适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一并审理。毋庸置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公诉机关提起的刑事诉讼(公法)和民事主体提起的民事诉讼(私法)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故最理想的模式是将其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宜立刻取消这一制度,而应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证据具有无形性、复合性和易破坏性等与传统证据类型不同的特点。将电子证据简单地归入视听资料或书证均会限制其证据效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并规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认证规则。  相似文献   

6.
高美艳 《经济师》2010,(4):85-85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文章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在重构我国证据交换制度时应注意的几方面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电子签名等以网络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的电子证据成为民事诉讼中大量出现的新兴证据。虽然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类型予以肯定,但中国尚未确立电子证据的具体适用规则和认定规则,由于缺乏立法的指导,导致了法官在电子证据问题处理上的混乱。当前,从司法实践层面上探讨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问题,规范电子证据的适用,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行政诉讼被告即行政机关或组织依法律规定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举证责任的性质、举证责任的分配也在发展和变化中。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根据行政诉讼的特点,突破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制度的举证责任模式,确定了行政诉讼特有的举证模式,即“被告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9.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论是在民事诉讼立法中,还是在民事审判实践中,或者是在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中,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证据问题是法官审理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决定当事人胜诉败诉的根本问题。而举证责任问题历来都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执的焦点,而证据的提出有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两种方式。对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发挥诉讼当事人的举证积极性,有利于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在发挥当事人在举证问题上主导作用的同时,不否认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了举证期限制度。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准主张谁举证”是。项基本规则,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负有举证的责任,否则将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但当事人的举证能力是不同的。弱势群体基于自然或社会原因,不能及时的举证。不维护这部分人的合法权利,就会失去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1.
李峰 《经济论坛》2009,(11):129-130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主要有纠纷事实虚假和调解方案虚假等。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导致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误解。应当完善防范知识产权虚假民事诉讼的制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各国关于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的立法例和我国举证期限的种类,研究了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正确理解和适用《证据规定》中的举证时限制度应注意的问题,尤其对司法实践的一些问题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事诉讼资源利用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民事诉讼活动也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益问题。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社会已有的诉 讼成本,获得诉讼效益,在这一问题上,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使甸民事诉讼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之一--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包含了我国的两大诉讼制度,简明、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规定。要通过司法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把握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司法机关、诉讼参与人、诉讼证据、诉讼保障措施、期间、送达以及刑事、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等内容,从而增强司法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诉讼意识,强化人们依诉讼法办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国家法律的逐步健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提出了关注。本文以民事诉讼时效相关概念为基础,并列举民事诉讼时效的不同分类,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相关的评述,总结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时效的不足,并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对诉讼时效丧失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完善和有效的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竞合这一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本对民事诉讼中强制执行竞合的产生、国外财产保全执行与终局判决竞合的主要学说,以及我国民事诉讼强制执行制度的主要缺陷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有必要对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执行竞合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中,法院开始尝试引入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诉讼调解,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日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纠纷。公证机构基于其特定的制度和职能优势,可以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民事诉讼调解过程中,以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在参与调解的方式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帮助法院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并根据不同的参与方式界定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证据是一种认识手段,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证据更是一个法律范畴,被各类诉讼视为维系裁判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惟一纽带。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这七种证据种类之外的其他表现形式,不能成为证据。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调解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被称为雄护社会德定的“第一道防线”,受到了人们的衡度重视,并取得很大的成扰。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急剧增加,民事、经济活动也日益增多,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弊端也日益暴露。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形势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出现弊端的客观实际,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发挥其对捉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建明  朱凌 《江南论坛》2009,(12):28-30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也就是俗话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在民事诉讼代理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就是庭审之前准备证据的过程,包括证据的收集、筛选以及举证。在法治国家中,证据充分与否是取得诉讼胜利的关键,正所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