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农业现代化中农村金融支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对于河南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三化"的协调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又具有基础地位。河南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业基础薄弱,农村金融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矛盾突出,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改革开放尤其21世纪以来,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文章梳理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分析阐述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总结了河南省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持续参加"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酝酿、谋划、研究、方案制定、建设纲要论证、在京征求意见、政策调研、方案上报与批准、宣传普及、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研究员带领的经济地理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河南省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即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也简称"两不三新")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三化协调发展的河南实践》专著,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河南实践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35万字,由十二章组成.其中,第一章对国内外三化协调发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河南省的发展基础和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中央政府针对河南省在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区,正式提出国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实现现代化"[1]。通过对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地区二者发展的现状,从政府、农业产业化主体以及信息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解决好河南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在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扩大农村消费、带动农村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于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1978—2006年(2007年的数据同前期不可比)的财政涉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就财政涉农支出与农村消费之间的相互变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的财政支农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诚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16-19,98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解决好河南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在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扩大农村消费、带动农村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于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1978—2006年(2007年的数据同前期不可比)的财政涉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就财政涉农支出与农村消费之间的相互变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的财政支农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河南省粮食产量生产能力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阐述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生产力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城镇化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动力。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是解决农村人多地少问题,实现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最佳途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非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61-61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是决定河南省这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对农村金融的重视,许多优惠政策不断实施,农村金融取得了新的成绩。本文通过对选取的一些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红 《经济师》2006,(10):271-271,273
近些年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河南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模式没有明确的思路与定位。加强对河南省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研究,对于突破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为此,文章对河南省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途径和模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中部农业大省,城镇化进程缓慢,主要表现是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制度缺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为了全面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城镇化科学发展战略,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本文针对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使河南省努力走出一条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型、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首先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河南省1978年~2007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然后就农业科技园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型和机理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以特色产业园区群承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君 《技术经济》2012,31(3):72-75
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三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城市整体的"三化"发展程度较低;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明显,其核心城市地位不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业结构、工业、旅游业和农业等方面分析了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提出以产业链、产业转移、竞争合作和组建集团为基础的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并依据现状和机制,提出了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状况的实际情况,在建立"两型社会"区域农业发展状况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K-means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混合聚类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两型社会"区域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湖南省"两型社会"农业发展区域划分的备选方案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何利用农业保险规避农业风险,保护农民利益,对于本地区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迫切需要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本土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以中国文化的"和谐"哲学思想为主导来开展中国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尝试构建中国式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借鉴组织气氛概念,将中国文化"和谐"概念与组织气氛概念相融合,基于中国组织管理的现实需要,本文提出了"组织和谐气氛"的概念;首先采用访谈法对50名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了调查,归纳性分析表明组织和谐气氛包括八个维度;其次,选取378个样本对组织和谐气氛的结构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和谐气氛概念是一个八因素的结构,同时本文设计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这一理论结构的发现以及相应量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