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内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城市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加.大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打破了长期以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传统格局.近些年,伴随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国家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为"三农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本文以赣州地区为例,重点对农民工返乡绿色创业的影响因素、绿色创业引导机制的作用、引导机制实施对策展开深入探究.力求客观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定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创业呈现一些新特点: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趋势;回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回乡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规模较小;回乡农民工的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离农村较近的(集)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东中西部差异明显。由于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优惠政策、创业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融资和用地困难等问题的存在,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还面临诸多困难。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切实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管理;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政和税收扶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农民工回乡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体系;优先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用地问题;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影响、困扰和制约广大农民外出务工创业积极性的因素:思想保守,外出创业意识欠缺;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欠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发动难,转移输出后稳定难,向创业者转变更难;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的转移输出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一些负面事件出现,又反过来影响准备外出农民工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的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建立市、县、乡劳务输出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条件;要增加投入,妥善解决培训费和相关工作经费;整合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管理。(3)建立统一管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信息管理网络,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4)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与强化劳务培训相结合,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5)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保障和困难救助体系,稳定输出队伍。  相似文献   

4.
劳务输出作为一种资本流动方式和投资活动,目的就在于让人力资本流动起来,从而获得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收益和差额工资.目前我国出现流动的劳务人口主要是由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由不同地域的经济收益差异引导的,目前我国劳务输出已经出现产业化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劳务输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从而...  相似文献   

5.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理论认为,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但我国却出现了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文章在认真研究中国转型时期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现实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发现由于转移劳动力只能得到其创造财富的较小部分,因而仅有就业转换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通过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源向农村地区投资等多种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大量研读本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和对20位农民工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影响因素量表》,并组织人员在大连市4个市内区发放900份问卷进行调查,共收回628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450份.通过SPSS教据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当地经济条件、当地政府政策、当地金融支持、个体特质、资源水平与创业意向呈正相关性;机会成本与创业意向呈负相关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的几点对策:着力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扩展融资优惠政策、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加大创业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出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计量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增长0.6823个百分点;最后通过放大迁移收益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如果政府仅仅将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双向流动趋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在提高农村就业率、实现农村各产业均衡发展的同时,政策效果与实施目标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就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创业优势、社会贡献、创新以及创办企业等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政策推动与实施深入剖析。结论认为,创业政策的推动实施仍存在较大障碍,应通过创业主体素质的培养、创业环境的优化以及政府组织职能的加强以加速创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现代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伴随如此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并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基于中国的政策变迁、地方政府行为和劳动者自身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否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迁将是对中国政府新的考验,如果成功,将走出中国独特的农村劳动力迁移道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研究得出,目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积极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弱化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积极的惠农政策,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农村的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两难冲突”,即劳动力稀缺程度本身不是固定的,则可以通过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力,从而达到减少稀缺资源(劳动力)稀缺的程度,进而破解“民工荒”带来的难题,较好地解释“民工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丁越兰  王宁莲  黄晶 《经济与管理》2010,24(9):74-77,8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回流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研究的主要模型和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启示不能生搬硬套。中国目前关于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还存在称谓不规范、针对性建议少、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5.
农户对耕地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湖北省9个县市672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农户劳动力投入影响很大,务农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是理性的,符合比较利益和风险规避原理;农业机械对劳力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traditional assumptions behind business policy and management are being replaced with new concepts, especially in 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 management/labor relations, industry/ecosystem relations, and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 firms.Some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byproducts enrich the ecosystem, including strip mining in some areas and heated water discharge from factories. Management/labor relations may emphasize mutually beneficial combination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workers instead of majority rule or consensus. New concepts are needed for multiindustry joint ventures between many types of industries. Instead of passive incentives such as detaxation, government must provide industries with various active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7.
程鹏 《产经评论》2014,(6):113-126
利用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差分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各地区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劳动力比例,有利于三次产业增长;(2)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呈现差异性影响;(3)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恰当处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关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就业人员的比例,以配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口流动可以划分为主体性人口流动和边缘性人口流动,边缘性人口流动是对主体性流动的补充和完善,其产生的原因是大流动环境的影响,农闲、农忙时间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边缘性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年龄在45~64岁的中老年人口。农村人口边缘性流动的主要功能:农村人力资源的进一步解放和开发;大流动后区域性劳动力的一种平衡;与外部大流动环境的一种适应和对接;改变农村中老年人口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