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山西旅游业“潜力大、开发不足” ,为此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 ,突出文化竞争和宣传促销 ,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 ;必须对整个旅游产业进行重组、整合 ,以培育出适应国际竞争的大集团 ,最终在山西建成一个集文物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2.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首先从理论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 ,在分析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及现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在分析山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探讨了发展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 ,重点提出了加快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1)
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山西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西省旅游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文旅消费供需两旺,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综合效益出现了明显提升的态势。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山西旅游的发展仍然继续破浪前行,为此,对山西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效率评价很有必要。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市旅游业的运营绩效做出评价,测出山西各地市旅游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冗余率及产出不足率,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7)
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餐饮产业集聚有同类型餐饮企业集聚、互补型餐饮企业集聚、链环型餐饮企业集聚、融合型餐饮企业集聚和配套型餐饮企业集聚五种模式,促进其升级的机理有共性,也各有特性。用区位商法分析山西餐饮产业集聚度与全国其他省份、中部及周边省份集聚度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配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级区域形成晋菜餐饮产业集聚格局;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城市区域形成中外菜系餐饮产业集聚格局;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区域形成文化餐饮产业集聚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鹤壁市一直以来都不断加快建设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结合鹤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际,通过实地考察与咨询、参阅资料等形式,总结出鹤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经营管理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适应鹤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和以规划引领建设与发展的定位及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强化营销等可持续并常态化运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旅游产业,才能创造经济效益.甘肃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甘肃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甘肃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不足,从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发展格局、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2)
山西经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山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转型发展的突破点在于非煤产业;非煤产业的突破点在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0.
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之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山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山西旅游未来20年的发展制定了经济目标,远期目标——到2025年,将山西建成现代旅游经济强省,成为国内首选、世界知名的直接旅游目的地之一。山西旅游的大发展,是基于黄土高原地区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山西文化为中华文明奠基,决定了山西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山西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建设强省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沈燕飞  张静 《经济师》2023,(2):127-128+131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立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2010年以来的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消费者理念的变化,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在对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剖析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视角给出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和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将会成为把陕西省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从陕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分析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袁锋  吴映梅  金桂梅 《经济师》2009,(8):272-273
文章通过滇西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探讨其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并基于SPSS13.0因子分析法提炼出影响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在强化区域旅游产业合作、重新定位区域旅游产业功能和延伸产业市场空间等主要方面,予以思考和分析,以期为地区旅游产业稳健发展与区域主体功能发挥提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晓丽  祝亚雯 《经济地理》2012,32(9):161-16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时于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交流、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文化传承、促进对外开放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发展山西旅游产业,也就是发展山西经济.然而旅游产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传统的信贷融资方式难以发挥应有的融资功能,资金不足是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优势,是吸引社会资金解决融资困难的理想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旅游产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投融资现状,又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优势,进而对山西推进旅游产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因。技术进步可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外貌,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内部组分,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强化旅游产业内部联系,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组织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机制有利益驱动、技术溢出促动、制度催动等。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应把握旅游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建立旅游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机制,强化其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完善技术溢出机制促进旅游产业技术扩散,驱动旅游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加速人才培养与完善技术创新的产学研体系,强化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智力基础与创新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婷 《经济师》2015,(4):178-179,181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了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指出山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众多资源优势,提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现代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主导产业依托型、龙头企业依托型、特色文化依托型、现代农村依托型,通过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山西省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建议:应在宏观上把握布局,积极改善住宿条件、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打造强势品牌,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建立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机"。黄山风景区却因配套设施、服务的相对落后,旅游收入远不及其它部分人造景点。文章在对黄山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调研基础上,借鉴服务APP的设计理念,提出开发黄山景区"一站式"服务APP的构想,通过将现有资源优化整合并在APP上提供线上服务,集中为游客提供如租车、票务、土特产和特色小吃的推荐及外卖、行李寄送及跑腿等服务。项目的应用既方便游客出行,又提高黄山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都是"生态农业—农村社区—乡村旅游"复合共生的新形式,但都市农庄是整合乡村旅游综合体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新形式。文章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乡村旅游综合体和都市农庄拥有共同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市场导向、发展理念、目标市场和高品质服务保障,但两者在核心赢利点、配套支撑点、区位选择、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方面又迥然不同。已有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思路和模式给了都市农庄建设一些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农庄建设的一些思路,即与"三农"建设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多样化发展;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产业建设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链延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走生态化道路等。  相似文献   

20.
廖晓静 《经济经纬》2000,(5):96-98,100
面对国内外旅游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及中国“入世”在望的良好机遇,就河南人口资源大省、内陆交通大省的优势而言,就河南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造就出来的丰厚旅游资源而言,就近年来河南旅游已建成的产业规模和体系来看,就目前全球化社会发展观念转型的必然选择来看,就国内外持续发展的产业趋势及其发展的市场前景和后续空间来看,就其在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所能发挥的产业优势来看,理性思考当是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