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体育劳动力商品化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体育劳动力市场形成的特点 ,以及当前影响体育劳动力市场发展因素的分析 ,提出体育劳动力商品化对劳动力市场化的要求 ,阐明应建立怎样的体育劳动力市场 ,才能满足体育人才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体制中与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各类制度安排,去商品化的制度赋予了工人抵御市场风险和展开议价行为的能力,可以预期,此类制度安排是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代表性影响指标,构造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综合变动指数,并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化进行比照,考察了二者在大约三十年间的变动趋势和对应关系。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劳动者报酬间(GDP中的劳动份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资份额)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孟捷  李怡乐 《开放时代》2013,(5):74-106
本文首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劳动力商品化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辨析了劳动力商品化与无产阶级化在概念上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五个主要的方面概述了改革以来劳动力商品化以及雇佣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制度因素之于劳动力商品化或去商品化的影响。最后简略地回顾了近年来针对劳工的社会保护运动的崛起,以及以波兰尼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之于中国经验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王韧  曾国平 《经济问题》2003,(10):24-26
国有企业是资本要素方(国家及其代理人政府)和劳动力要素方(企业员工)之间的一组特殊契约。在这组契约中,双方关于劳动力机制的约定将对产权的明晰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讲,国有企业劳动力机制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商品化和父权制两个基本要素。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力改革必须遵循从非商品化、父权制化——商品化、父权制化——脱商品化、父权制化——脱商品化、脱父权制化——再商品化、脱父权制化的四阶段轨迹。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资本积累体制演变下劳动力商品化和降商品化的周期摆动过程,也是劳资矛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以来,劳动力就业的“临时性”和雇佣制度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全球化下的“新”发展.其实,所谓“新”的现象不过是资本主义积累体制演变的结果,是资本、国家和劳工力量失衡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复兴,是马克思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灵活、弹性的劳工就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其只是对既有生计模式的反抗,这种反抗模式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周期性变化而来回摆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劳资之间的关系,但终归不可能消除这一矛盾,更需要马克思式的“工人阶级联合统一的斗争”,才能对资本主义的弹性积累体制予以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刘春雷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的争论的核心,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主人地位是否矛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张崇康 《经济师》1997,(4):16-17
劳动力商品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张崇康劳动力商品化是社会历史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先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今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实。由此导致了人们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分歧,引起了激烈争论。认真阅读有关文章,我们发现,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劳动力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亟待有所阐述、有所对策。如果说,关于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确认;那么,同样是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无论在政府文件和实际工作或学术讨论中,至今显得很不相称,成为一个缺项。这是由于对此问题,传统观念的束缚较久,现行政策的限制较严。正是这样,迫使我们进一步思奔,并试行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是决定性的。劳动力商品化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要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增殖机能的价值形态的经济,它必须表现为资本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唯一能引起资本价值增殖的因素。要历史地看待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规定性在于:劳动力产品的明晰化,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住宅商品化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城镇住宅商品化的本质和内涵入手,阐述了住宅商品化的意义。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进程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稳步推进住宅商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商品化视角下的农业型乡村转型“过程—机制”分析框架,以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唐县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资本投入量、农民参与程度、当地居民态度、农产品供给规模、土地商品化空间和强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划分唐县农业型乡村转型过程的重要变量。由于政府的介入,在高级商品化阶段之后,唐县乡村转型并未进入破坏阶段而是直接进入过渡修复期。(2)与中心城市保持市场关系和空间距离、本地资本、地方政府、农业生产文化演变是唐县农业型乡村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3)农业商品化有效促进乡村转型发展与内生力量培育;政府引导农村发展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土地使用权商品化或为解决用地紧张与耕地撂荒双重问题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4.
李鹏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住房体制改革,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住房商品化,使居民住房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任总理朱基在“施政纲领”中把住房制度改革列入本届政府“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工作目标当中。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杨发 《经济问题》1993,(7):14-16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理论界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框架。目前讨论焦点逐步集中于如何使国有企业进入市场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国有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法人地位的真正确立,界定产权的问题是无法绕开的。这一问题的解决,牵涉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根本权益,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一、劳动力商品化是对“两权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土地实行的是指令划拨与无偿使用制度,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商品化经营城市土地,则是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土地有偿使用的局限性与商品化经营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讨论综述萧琼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围绕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力商品化与按劳分配关系、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关...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供给角度对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深刻分析,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却无法全面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成因和特征。本文根据社会主义现实情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供给和需求诸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条件,指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是通过市场中介更合理地实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使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益在不同层次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总被引:156,自引:3,他引:156  
劳动力市场城乡间分割 ,在改革之前是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改革以来则是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得以维持。本文利用计划迁移数量决定的计量分析 ,以及北京市就业保护政策的演变实例检验了上述假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户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保护的制度基础 ,其改革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改革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