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燕  赵志强  邢梅 《经济论坛》2006,(22):105-106
一、注意力经济时代下,体育明星代言成为企业培育品牌的新宠儿所谓“注意力经济”指的就是在网络时代,产品、信息的提供者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和信息必须千方百计获取和保持消费者的注意力的一种经济态势。其重要特征是产品过剩而注意力稀缺,核心是获取和保持更多的注意力。当今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信息需要消耗什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它会消耗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现代社会过多的资讯压力,已经超过了人们注意力的负荷,引发了“注意力匮乏”的问题。当资讯的供…  相似文献   

2.
一、注意力经济与县域经济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在当今信息过剩的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形成一种商业价值,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经济上,注意力往往又会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在这一意义上,  相似文献   

3.
差异化营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营销利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学军  李洁 《经济论坛》2005,(21):94-96
一、注意力经济时代呼唤差异化营销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从“信息时代”跨入了“注意力时代”。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排山倒海般涌入人们的视线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着。然而受生理与心理本身所局限,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资讯的供给已超过了个人本身之需求,已经使人有些眼花缭乱,产生感官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下降、淡化。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注意力”已经变成了稀有而珍贵的资源,如何支配一个人的注意力,如何防止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凝聚大众注意力,如何使注意力发挥最大效应等课题,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领域——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经济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在美国著名的《HotWired》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社会中,面对浩瀚如烟的信息,信息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他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所谓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即个人关注的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度。对每个人来说…  相似文献   

5.
陈淮 《经济世界》2000,(9):15-18
大概没有一个学科如同经济学那样可以不停地创造出新的概念。最近,””新经济”的提法又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于各种媒体和诸多专家口中。什么叫新经济?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为人们接受程度最高的。大概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知识经济、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经济、全球化经济、虚拟经济、风险经济、创业经济、企业家经济、创新经济、注意力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推动要素的经济等。新经济概念最早是人们在描述美国经济近几年的走势时提出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一对此长彼消的宏观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古玩经济为示例证明,信息态是历史的运动状态与过程,是二元价值容介态经济的源泉、基础、灵魂,是经济发展方向的动力源;物质经济与精神经济是“水溶性”关系;人们对物质经济的需要是有限的,对精神经济的需要是无限的;大力发展精神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合乎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信息趋势.  相似文献   

7.
广告与注意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源于迈德尔·戈德海伯199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因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以高度数字化与信息化为特征的网络经济。一方面,网络空间的信息剧增,且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网络本身的局限性,使网上漫游成为一种类拟“摸瞎子”的游戏。在这种背景下,注意力便成了“虚拟经济的硬通货”,衡量一个网站价值大小的硬指标,不是网站拥有或能够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而是网站的被访问量,即有多少人,花多少时间关注网站提供的信息。因而,戈德海伯指出,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8.
“注意力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可能再谈“注意力”的经济价值似乎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力。本文小议注意力经济的理论支持并探讨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朱美虹 《经济师》2003,(4):74-75
注意力经济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名词正在慢慢地走向我们 ,如何最佳地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是各行各业研究的主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注意力经济的分析 ,试图给企业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中以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孙勇 《资本市场》2000,(9):6-10
<正> 当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公布后,有关对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判断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拐点”是否出现、是“拐点”还是亮点、转折还是转机,等等,在经济学界讨论得热热闹闹,政府和企业也在关注着这一讨论。与以前经济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同,“拐点”之争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走势的关心。有关拐点的三种认识所谓“拐点”是发生在经济学界内部对经济运行走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F0003-F0004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的前身为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会计学系,成立于1995年1月6日,在此之前系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管理系下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4年设置会计学木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木科生。  相似文献   

12.
公司是企业演变的一个更高级形态。现代意义上的董事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董事会一方面是股东力量互相抗衡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联结各利益相关者的中枢机构,具体而言应具有战略性、调和性、独立性、问责性。国企董事会尚存在政企不分、职责定位不清、独立董事功能有限等问题,政府应首先让董事会独立行事,然后对其问责,同时寻求高素质的董事,促使独立董事主动为小股东利益代言。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分析从教师视域出发,选择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稳定性、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二级管理、文化兼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持以及交流沟通平台建设11个测度变量,作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达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借助信度与效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稳定性、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企业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维持校企合作参与人员的稳定性,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搭建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具体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井筒内流体的流动情况与直井相比差异较大,水平井内的压力降对水平井的产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蒸汽驱比例模型相似准则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水平井筒内流体流动的相似准则的研究方法,并对结果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市场中,公司经理人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一个相当普遍的策略是对公司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酬——绩效敏感度的离散程度非常高,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报酬表现出“工资刚性”;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性。在重构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体系的时候,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前一阶段,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吴中区进行了调查,我们总的印象是:农民较大幅度增收的曙光初露,2004年能不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从滞缓到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历史性拐点,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2004年农民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喜上眉梢的年份。  相似文献   

19.
史为光 《江南论坛》2008,(11):24-26
博客,又名网络日志,英文为blog,全称weblog。它是继BBS,community等网络虚拟社区以及MSN、GTALK、OICQ等IM即时聊天工具后的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是一种新的传播个人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福建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积极成果,经济增长速度较2009年显著回升,主要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宏观运行态势平稳、强劲。2011年福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有较好的基础和环境,预计全年福建经济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央加大反通涨紧银根力度等各种风险和挑战,出口和工业增长速度有可能适度回调,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