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亮 《技术经济》2005,24(5):32-3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媛 《当代经济》2018,(12):116-117
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离不开相互之间的经济交往.全球化浪潮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我国特殊国情,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适应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中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进会计核算国家化,有利于国家之间的经济信息交流,且能够保障各国经济利益,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文章将结合“一带一路”相关内容,了解该战略内涵,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最后提出推进会计国际化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斌 《江南论坛》2006,(11):13-1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求真务实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快发展与注重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把握“十二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县域经济、社会更好地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之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实质就是“五个统筹”。科学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经济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振华局长最近撰文指出,一种发展观需要有相对应的方法论来实现。对于我国来说,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6.
“郎顾之争”反映了在经济改革中广泛存在的正当性危机和实质合法性危机、形式合法性危机 ,“中国问题”则对古典的法律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提出挑战。问题不同 ,实质是相通的 ,就是如何处理法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法治秩序之间存在的冲突。“不完备法律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和法制改革有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增岳 《当代经济》2007,(4S):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执政后推出了以“巧实力”为核心的外交新战略,将气候议题纳入到国家“巧实力”范畴,并灵巧运用气候力量达到修复国家形象、促进与他国关系、巩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抢占经济发展新契机、遏制对手发展等多重目的,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美国国家利益.在奥巴马政府以“巧实力”战略为指导的气候新政面前,我国既拥有众多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需提前做好气候战略布局,扩大在气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国际气候合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以保障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气候新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服务经济”概念。服务经济是从产业角度对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征的把握,指的是基于服务业的经济发展形态。它在历史逻辑上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在实际范围上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已不仅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而且是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问题,关乎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局。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时代经贸》2008,6(7):17-18
经验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价格的波动、荷兰病、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制度弱化等。本文对“资源诅咒”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关系的假设检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刘芳鸣 《经济师》2008,(5):60-61
随着我国各种选秀节目的盛行。“粉丝”应运而生。“粉丝”因和消费拉上关系,自然就出现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甚至对拓展职业市场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把“粉丝经济”的发展完全建立在利益诉求上。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外资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必然和共同选择。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与拉美地区国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拉美化”的忧虑。本文通过对拉美地区爆发危机根源的剖析,并比较我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得出了我国实际上并无“拉美化”之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湄公河案件”发生后所映射出来的问题,分析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走向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安全合作机制缺失的问题以及“中国威胁论”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和东南亚将进一步寻求经济发展上的平衡以及加强在安全领域方面的合作,由此可以展望,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将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8次会议于2004年10月24日—26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代表齐聚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就当前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1.关于经济协调发展。会议代表认为,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观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不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武汉大学颜鹏飞教授认为,应该实现科学发展观与GDP增长的内在统一,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效益比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世贸组织的一些成员在对我国反倾销时常常利用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确定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使我国产品容易受到倾销的指控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形成了我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新的贸易战略,规避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江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进一步理顺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争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省”既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期间,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面临着WTO背景下日趋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而且面临着国内沿海地区日趋激烈的省际竞争环境;既要发挥自身积累优势以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要正视自身的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以积极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经济地理学对发展观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树立和落实了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因应发展观的演变,我国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也在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驱动力量。我国新近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必将在人文与社会因素的深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五个统筹”的经济地理研究、新型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研究等四个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行动计划,理性认识“互联网+”经济风险性,应建立互联网之上的政府治理体系制度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经济转型、产业模式创新;关注“互联网+”经济现实风险,注重应用治理技术研究,实现政府经济治理技术系统构建,推动国家社会、企业多元创新发展实现风险共治.  相似文献   

20.
于芳 《生产力研究》2005,(11):12-13,22
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由于对发展观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协调,失衡状况。应对这种状况,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符合我国当前形势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剖析,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技术与创新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