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留人应树立新理念 1.人力资本比财力资本更重要。财力资本靠人力资本推动才能增值,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财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所以人才成了企业间争夺最激烈的资本。在美国,企业董事会中不带有财力资本的独立董事,已占到40%以上。当今世界强调能力、智力、智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经济纵横》2008,(4):48-51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更严肃的竞争环境和更严谨的法治背景。而更专业、更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有效规避管理风险,推动企业发展。基于企业战略和胜任素质模型,完善人才选拔标准、提升人才技能是建立完善人力资源体系的第一步。但纵观现阶段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通常在操作过程中有三大难点:  相似文献   

3.
唐志军 《商周刊》2013,(18):30-35
策划前言 静静的时间河流。不仅可以映照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而且可以印证值得当代人和后人回味和思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并发挥人才作用成为了重点,也成为了困惑企业的一大难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优化建立合理的企业报酬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但有利于企业网罗激励人才,更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将以ZQ公司为例,谈企业报酬激励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已经逐步显现,甚至可以说,人才作为生产要素是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点.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竞争调控、合理配置等因素,都是企业发展战略不容忽视的问题.怎样才能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不仅要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只有抓住了人才配置、使用和管理的核心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配置的常态机制.本文将对市场机制下人才配置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企业人才的现代管理上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罗勇 《经济前沿》2005,(2):99-102
家庭企业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我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本文阐述了家庭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失天优势,指出家庭企业存在人才瓶颈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在缺陷,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家庭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于向公众公司演进,并就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开发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实现企业高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则更不例外。本文试就煤炭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经济纵横》2009,(Z1):158-159
笑书发问:HR管理中,很多领域都讲求对"核心人才"进行优先配置,如培训、发展、薪酬、福利等,但很多企业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什么是公司的核心人才?核心人才判断的基准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可以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闫丽芳 《时代经贸》2013,(24):155-155
在企业整体的发展进程中,人才在推动企业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将企业中人才的发展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将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效益结合起来,以实现一种均衡性的发展,也即人才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双收的局面。如果调整好人才发展的战略可以帮助整个企业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就人才战略与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说明人才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是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周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鲜有企业能够摆脱“市场”的规律,也难有个人不受经济发展及规律的干扰。这使得金融危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更可以说它似乎已经像幽灵一样浸入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比较它们在人才培养、选拔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差别,以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的人才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未导致管理人员满意度的差别。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夏青  梁钰 《技术经济》2001,20(12):43-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决策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受制于、依赖于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在时间上、整体上规划和管理,制定和实施企业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战略时所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大系统,企业在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中,要想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必须充分考虑企业与各相关系统的矛盾及协调问题。而可拓方法就是研究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的方法,将可拓方法应用于营销战略的制定中,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切合实际的战略方案,也可以提供一项可行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孙会玲 《经济论坛》2005,(20):83-85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和领先地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人才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活跃的流动性并且能自主决定配置。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发生流动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规则,也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正常的、规范有序的流动,才实现了人才资源趋于合理的配置,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在不经意中道出一个实情:在海信,有上千余人的薪水比他高;因为周厚健认为,敛财更敛人,融智胜融资。正是拥有了众多的人才,海信集团近几年研制开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电子产品、网络与系统软件。一个企业没有资金,可以借;没有设备,可以借;...  相似文献   

15.
企业要发展,人才要先行。在现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人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是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了核心人才的竞争。而今我国堪称真正人才、并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尚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由此,各类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已接近白热化。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是改变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现代企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潜能。所以,实现企业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此,必须依靠人才做创新发展的保障。怎样才能不断吸引人才,挖掘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最大能量地发挥人才的创业激情,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周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20-121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是人才。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更要激励人才,而良好的激励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应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保证企业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鉴于中国企业员工激励问题存在的现状及特点,就中国企业员工的激励措施作了系统研究,以期达到完善激励机制,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的员工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应当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因素是什么?是雄厚的资财?是精良的设备?是产品的优劣?答案都不完整,关键因素是人才。人、财、物三要素中,人是主宰。经营始于人也终于人。有了人才,企业就能发展,就可以有钱有物;没有人才,即使有钱有物,事业仍可能失败。《三国演义》可以使我们加深领悟这一人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单元,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密切相关。因此,对企业的研究就成为一个永续的主题,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企业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企业又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并且,企业还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有着“相对稳定的、具有质的规定性的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企业要发展,依靠的是员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好的员工可以说是每一个追求有所作为、有大作为的公司老总的内心渴求。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能使一项工作得到完美的落实,甚至能使一个濒危的企业起死回生,创造奇迹。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倒屐相迎,萧何月下驰骑,其实都是为了一个“才”字。当今商海弄舟,竞争激烈,可以说企业主们无不怀有一个迫切得到人才的共同需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员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