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理实质上是人对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形态 ,并决定管理效能。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相似文献   

2.
罗英 《经济导刊》2009,(12):92-93
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在矛盾中运动的、永匾发展的,统一的物质大系统。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它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这个系统中,经济与人是其两个不同的子系统。二者虽各有其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但都统一于人类社会这一大系统的发展过程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经济与人是密切联系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活动说到底是主体的人的洒动,离开了人,便不可能有任伺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3.
邱启照 《经济师》2007,1(6):40-41
现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现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增强了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并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动,更加积极地、主动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增加了人的活动的丰富性、全面性和可变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丰富、更全面、更可变的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谢连生 《广东经济》2016,(14):239-240
社会发展是以人为主体又以人为目的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人的二重性密切相关,需要实现“理性”与“价值”的内在统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以创新性实践为基础,而人民群众是创新性实践的主体.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和国家软实力,促进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5.
方海茹 《经济师》2004,(8):245-246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 ,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 ,人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 ,又是城镇化建设的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 ,针对我国城镇化滞后的现状 ,加快城镇化建设 ,必须提高人的素质 ,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转变观念 ,培育现代城镇意识 ;强化劳动技能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开展各项活动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的价值"与"人的成本"--佩鲁人的价值理论析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其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而撰写的名著<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认为,"科学的"经济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科学;而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就在于人的成本的补偿.其理论体现了力图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哲学问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生命力,一切对象的价值等于其产生的对特定主体的生命力的增量.生命力是特定主体在其生命存续期内的人的价值的积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权利.商品的价值有三种时态:交换前价值、交换时价值、交换后价值.商品的价值包括三种形态:人力资本的价值、非人力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的价值.生产力就是生命力的投入与回报之比,就是生命力的使用效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本.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虽然已探讨多年 ,但分歧依旧。本文从观察人的活动、分析人在活动中 ,在和他物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找到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答案 ,得出了人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综合这一结论。即 :生产力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是和社会关系一起共同发生作用的 ,单纯改变社会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本质 ,但发展了的生产力若无适宜的社会关系相配合 ,人的本质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说 :人的本质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而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文明 《经济师》2010,(3):37-37,39
马克思在探讨异化劳动理论、对象性活动范畴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的过程中,对"人"的问题有诸多阐释,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客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引起的.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是中国建筑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唯一途径.为加快创新型建筑业的建设进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定性分析了中国建筑业管理创新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李子奈等学者建立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定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中国建筑业1993-2007年间管理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0.152%,技术创新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12.357%,广义技术进步在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22.509%,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弹性系数之和为0.981,轻度规模效益递减,基于此提出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的战略安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先导,通过管理创新引导有序高效的技术创新,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建筑业提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强 《经济与管理》2006,20(12):80-83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由于电力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工程造价管理重视不够、造价确定和控制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和生存发展。因此,需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制定严密的施工合同,搞好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为了配合无锡市太湖新城的大开发、大建设,新安街道大量人员动迁,为了妥善安排好这些居民今后的生活,新安街道开工建设了安置小区,目前,率先建设并已开始入住的小区有新安花苑第一、二、三社区。仅新安花苑第一社区居民入住就达4408户,入住总人数达12000人(户籍人口9300人),社区建设和居民安置情况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霍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25-128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产学研合作评价的基础,而评价方法的选择则对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从管理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投入、过程、产出3个环节,提炼出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最后构建了一套三层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标准离差法提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世海 《江南论坛》2005,(8):21-21,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又要有坚强的精神支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本国策,如何准确定位新农村建设政策目标,客观评价新农村建设绩效已成为破解基层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困惑与盲目的有效突破口。然而,目前新农村建设目标定位和建设绩效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引发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综合评价中软件指标的缺失。故应在明晰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内涵的基础上,从主观型和客观型契合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软件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城乡文化的矛盾碰撞与熔合中构建新型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贯穿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二元经济结构”又一直是这条主线中的难中之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调整城市倾斜发展战略,打破城乡隔离制度,延长产业链,增强城市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分析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山西农产品供需情况与市场结构的分析 ,指出了山西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特点 ,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实际评估和判断 ,提出了企业化的市场建设是山西流通市场建设的必然选择 ,公司(流通企业 ) +基地 +农户才能实现大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并提出了这种模式建立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浅析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登上企业管理舞台的一种管理新模式,它是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扬弃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所谓企业文化,它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企业人的素质开发,以约束与激励、规章与人情相结合为特点,以确立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校组织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文化理论产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高校组织文化产生,并成为教育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简要介绍高校组织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在组织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围绕高校组织文化构建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