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黄生权 《技术经济》2003,22(8):61-62
<正> 一、引言 现金是一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又是一种盈利性最差的资产。现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现金过多,会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企业应保持多少现金才合适呢?这便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问题。存货模型是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常用方法,但存货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①分析期内的现金支付持续、规则且确定;②分析期内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可准确预测;③分析期内的有价证券投资收益率不变;④现金与证券组合之间的转换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而且转换费用固定。很明显,这些严格的假设条件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例如付款金额与时间往往很不确定,或者现金回收很不确定。因此,现金的需求量往往是随机波动的,故存货模型的实用性不大。本文在存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个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2.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国库现金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唤现国库闲置现金余额最小化而投资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的总称。目前,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对降低国库成本,提高国库运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随着国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程度日益提高,发展完善国库现金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国库现金转存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主要取决于存款扩张乘数、国库现金抵押需求、公众贷款需求和国库现金存款形成的贷款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水平等因素。存款扩张乘数越大,国库现金对商业银行信贷水平的影响就越强。国库现金存款的抵押债券需求比例对信贷供给造成了反向影响,抵押比例越高,商业银行必须留出越多的储备购买债券,从而政府国库现金存款的增加可能导致信贷增量的下降。在平滑国库现金影响的政策选择上,中央银行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通过制定国库现金存款的区别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国库现金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准确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工作,依赖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研判,依赖于对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中心工作的研究,依赖于对国库现金历史性数据的运用,依赖于对国库现金流量预测制度建设,依赖于对国库现金流入流出因素的分析,依赖于对科学预测方法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5.
刘鹏 《经济论坛》2012,(4):140-142
近年来,随着国库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国库现金管理改革.如何能在保证国库资金安全和满足财政资金支付的前提下,实现国库资金保值增值成为财政部门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金是任何业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若公司缺乏必要的现金,难以保证即刻的支付需要,会使公司蒙受损失,发生短缺成本;若公司持有过量现金,则会丧失获取投资收益的机会,产生相当可观的机会成本.现金是流通性曩强的资产,同时也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其持有量的大小影响着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和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为确定恰当的现金持有量做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盈利性最差的资产。它的首要特点是普遍的可接受性。企业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汇票、本票。企业置存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交易性的需求、预防性的需求和投机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额持有现金的公司显著表现出了投资不足的高度无效率投资行为.以公司现金持有量的研究视角,为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无效率的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现金持有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现金持有行为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战略和经营环境,而且与企业运营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现金持有的相关理论及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方面深入分析,综合运用成本分析及存货等模型对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测算,以期为企业加强现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法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即由经济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开立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政府现金资源集中于该账户统一管理,同时设置国库分类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其中,国库分类账户是国库为所有政府支出部门分别开设的,用以记录政府资金变动和各部门资金使用的分账户,但实际的付款过程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处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和中国的公司普遍出现大量持有现金的现象,在不同的现金持有动机下,现金持有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现有关于现金持有动机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一。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将现金持有动机、公司投资行为和公司治理诸因素结合研究,探寻改善经理人行为的有效措施,促使经理人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地方国库也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希望利用一定国库现金创造更多收益,以某更大发展。当然,在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得到巨大发展的影响下,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各方面就缺乏必要依据,导致地方国库资金无法保值和增值,也就不利于财务管理,所以,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集团企业若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注重对现金余额的管理,及时调整现金余额管理策略,使现金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企业现金的流动实际上是现金的筹集、投资、分配、再筹集、再投资、再分配的循环过程。最佳现金余额管理作为企业集团管控的关键,对企业集团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企业集团的现金余额不足,已成为现金短缺的根本所在,进而使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营受到很大的影响。反之,若现金余额过多,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确定最佳现金余额时,必须要权衡风险与报酬的度量,少之不足,过犹不及,因此,作为一个企业集团,若想发挥现金最优作用,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佳现金余额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企业顺利经营的润滑油.因此,对现金流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显得特别重要.中小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现金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运行机制和创新手段,现金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观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为完善企业的现金预算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现金预算指标考核体系,建立现金预算奖惩机制,建立现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警机制和调研预测体系,提高现金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健全财政资金收支国库单一账户、规范财政资金收支国库管理程序、完善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改革措施等财政国库管理权运行基础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财政国库管理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二层次基本思路,对于推进中国财政国库管理与控制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93-19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税金融体制不断变化,人民银行国库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国库"3T"系统为代表的国库信息化建设,使国库会计进入了全面的电子化时代,减少了资金汇划环节,大大提高了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使国库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原有的以人工控制为主的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亟须建立健全一套更适合目前信息化高度发展现状的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一些更深入、更隐蔽的风险点也逐步暴露,这使得建设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国库管理制度具有紧迫性。因此,结合"3T"系统全面上线后国库会计工作各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经验,对探索建立国库会计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强调了公司治理与信息环境对现金持有量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信息不对称与现金持有量成正相关系.其一是经营者或管理者出于和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财务灵活性、经营灵活性而持有现金;其二是经营者或管理者为了强化在公司控制权市场控制能力、提高防御主动性而囤积现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业务的不断开展,地方政府也开始试水现代国库现金管理。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仍存在国库现金收益较低、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量,在分析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现状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入介绍西方国家用于预测国库现金最佳持有量的Miller—Orr模型,并对下一步怎样提高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沪、深两市共822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 19.0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和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财务杠杆和现金流量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对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影响。在得到了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有效模型后,取模型的残差作为公司2010年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并将它与2011年和2012年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对公司业绩有正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0)
当前财政借款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影响到了预算执行,给财政带来风险,严格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切实降低财政风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