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关于全民炒股和股市泡沫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媒体关于全民炒股特别是上班族炒股升温的报道,敲响了股市泡沫崩溃的警钟,而推动股市泡沫走向崩溃的,则是全民炒股热和上班族炒股风.中国股票市场的两大缺陷是中国股市动辄形成严重泡沫的重要原因,要彻底消除股市泡沫,必须改变股票供给严重不足和股票需求异常增大的局面,并严肃八小时工作纪律,杜绝全民炒股特别是上班炒股风.在股市钱空的程度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股市泡沫崩溃及其严重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告别了5年的熊市,股市连续创出新高,成交量创下天量,股民开户数频频刷新纪录……沪深300指数①从2005年年底至2007年一季度末上涨201.2%,可谓波澜壮阔,牛气冲天.一时之间,市场开始议论纷纷:"全民炒股"是否真的已经到来?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已经存在巨大的泡沫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了暴跌,股价狂降,让万千股民唏嘘不已,它的来势非常凶猛,股价下跌的也非常大,它的波及范也相当大,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股价大暴跌,股市大崩盘,成为股民以及整个国家甚至世界都关注的大事.本文就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来一一说明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实质影响,同时也点出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限制,最后得出股市对实体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股市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何学林 《新经济》2001,(5):68-72
是常识还是"大智慧" 股市大论战源于经济学家缺乏常识.给经济学家上一堂常识课,"中国股市大辩论"可以休矣. 吴敬琏"股市论"一言既出,引发中国股市大地震,继而引起五位"重量级"经济学家群起而攻,"中国股市大辩论"由此开场;随后在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吴敬琏召见记者,抖出十年来的学术著作,以"何处寻求大智慧"之名重新包装,重申"股市论",展开反击,捍卫己见,并发出"股民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的近似救世主般的呐喊,"中国股市大辩论"愈演愈烈,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5.
向松祚 《经济》2007,(5):56-57
选择恰当而正确的角度审视中国经济绝非易事.主要现象尽人皆知: 其一,股市气势如虹,连创新高,尽管"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投资者却义无反顾,典卖家产涌入股市者不乏其人;房地产价格照样居高不下,投资或炒作房地产,依然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6.
对于本轮宏观经济波动,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总结。1.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大与外汇储备过大。经验教训之一是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平衡。2.在本轮的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了实缩性货币政策,一些企业融资困难而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主要原因是企业资本金比例太低,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或民间信贷资金。经验教训之二是企业资本金与债务资金必须保持应有的比例。3.为什么股市暴跌和人们要求救市?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上市公司从来就不注重对股民分配应有的投资回报,股民的投资回报只能靠股份的上涨而获得,从而造成了投机性太强的市场格局。经验教训之三是中国股市的出路,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改革,上市公司应该将对股民的分红,作为硬性承诺。当人们关注上市公司分红和业绩的时候,中国股市才能走向投资性股市。政策性救市只能是越救越增加股市的投机性。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并探讨了面对严重的股市泡沫问题应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2008,(1):79-80
2007年以来,股市一路高歌猛进,上证指数于2007年5月9日突破4000点大关,全民炒股再成热浪。有涨自然有跌,有牛市,熊市也不会远。茫茫股海,何去何从?关于资本市场和泡沫,格林斯潘曾经说过一句话:"它是不是一个泡沫,我们只能在事后判断。"而《下一个大泡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小哈里.S.登特,却坚定的声称"泡沫式大繁荣期间大泡泡接连不断"。他是登特基金会的主席,这家基金会的宗旨是"帮助人们理解变化"。1992年他曾经出版了第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经济论坛》2009,(10):128-130
一般认为利率的调整会造成股市的反方向变动,但本文通过对比中国股市建立后的历次利率变动和股市的对应反应发现,二者的关系并非如此。最后笔者认为利率政策的着眼点应是宏观经济,而不是股市,而股民不必对利率有过高期待。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票市场的泡沫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来看,中国的股市无疑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泡沫.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又有大量资金在等待进入股市,这个泡沫在短时间内不会破裂.任何资产价格泡沫,都必定会破灭;中国股市泡沫的破裂,将会危害整个中国经济.因此,中国证监会和中国政府的其他部门都要审慎关注股票市场,把握好相关政策,争取实现股市软着陆.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股市展开了大讨论,股市泡沫问题是这次讨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达50多倍,同美国股市20~30倍的市盈率相比太高,股市的泡沫问题相当严重。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同当初日本股市近90倍的市盈率相比并不高,股市泡沫问题不严重。可以看出,虽然观点不同,但二者都把市盈率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我认为,用国外通用的市盈率作为判断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标准,忽略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 国外通用的市盈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价格收益比率和…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浓烈的投机氛围,"泡沫"现象日益严重,使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非理性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3.
剑夫  祥松 《资本市场》2001,(11):14-16
<正>今年以来沪深两地股市指数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200多点跌至1500多点,投资者对这一现象众说纷纭国....口股市开始挤出....尸泡沫...尸中国证券监督.尸管理委员会周小川主席指出,中国证券市场最近整体有所降温,使经济过热的泡沫现象有所缓解。他同时指出,市场整体温度下降,可以抑制投机气氛无庸置疑,中国的股市存在着巨大的泡沫股市泡沫一般表现为股价暴涨,而上市公司的业绩、股票的投资价值却没有同步地、成比例地上涨,股价背离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市盈率畸高价格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股市泡沫计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海 《经济学家》2008,53(1):91-99
针对我国股票市场股权改革和一级市场非市场化的特殊情况,本文提出把"整个"上市公司抽象成"一个"上市公司的假定,得到股市的理论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的动态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股市泡沫计量方法.为了检验这一方法,本文计量了同期美国、日本股市泡沫的情况.实证结果显示新的计量方法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股市的泡沫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与其说中国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如说是资金流动性的水位计.如果股市有好的表现,就需要央行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刊记者说. 早在2011年底,鲁政委就预测,2012年的股市是筑底慢回的小行情.股市没有起色就是因为货币政策一直没有放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市场人士都在喊股市有行情,估值已经足够低,但是股民却发现股市是越买越跌."此外,鲁政委表示,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的比价关系是错的,并没有把有价值的企业放到股市上来,而是把缺钱的、有困难的放到股市上.所以我国的股市很难提价值投资.  相似文献   

16.
A股期中考     
巫彬 《商周刊》2011,(15):66-68
2011年中国经济时至中局,作为风向标,中国股市的走势也未能脱离"最为复杂"的表现,一季度的走高还让股民和券商高喊"向3500点进军",而二季度一个猛烈的回调让还来不及盘点的账面财富成为"黄粱一梦"。一时间,"一平两赚七亏本"的市场魔咒,再次成为了股民们投资之路上的真实写照。6月末股指虽有反弹,但股市纠结而又敏感的走势,依然对未来的行情有个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票市场已成为转型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一大主力军,它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球化进程.然而随着股市泡沫的日益凸显,非理性繁荣的股票市场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本文试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结合在我国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泡沫产生的原理,并结合当前央行应对资产泡沫所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分析了货币政策干预对股市泡沫的影响,并进一步论述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应干预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18.
周梅森出了两次名.一是当作家;二是当股民. 在中国当股民想出名,可不容易.但周梅森能出名,盖因为他能文能股,两封公开信写得深刻,极富文采,所以闻名股市.  相似文献   

19.
孙永权  余力 《财经科学》2007,(10):24-30
股市泡沫循环对经济会造成负面影响,政府的理性选择是采用公共政策对股市波动做出适当反应.本文在运用内在泡沫模型分析我国股市泡沫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把内在泡沫扩展到金融加速子模型中,探求股市泡沫循环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的具体机制,并用股票收益率和贷款增长率对金融加速子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推导出公共政策工具,且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股市的公共政策做出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14,(2)
正2014年新年伊始,证监会接连发招,IPO在千呼万唤中重新开闸。各方均对其寄予了厚望。尽管市场预期较好,但开闸后迎来的却是IPO重启后股市陷入一片"深绿"的惨状。进入便套牢,绝不是股民们所期待的光景。本期,《经济》记者联系采访了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基金管理层负责人、股市专家及行业分析师、股民等,带领读者走进IPO重启后的股市,一探这"深绿"背后的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